第B03版:大江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将“履职清单”变成“幸福账单”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2025 年 7 月 1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江镇人大实干担当,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将“履职清单”变成“幸福账单”

大江镇人大代表助推民生实事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图为实施风貌带升级的国道G240线廊道整治工程。
大江镇人大代表走访调研民生实事项目,广泛收集民意。
大江镇人大代表在联络站接访群众,听取群众意见建议。
大江镇人大组织召开饲料行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听取行业发展情况和企业需求。
大江镇人大代表聚焦未成年人保护领域,开展防溺水专项行动。

    从马山脚边坡崩塌地质灾害治理到国道G240线廊道整治,从江安街的“亮灯工程”到榕树公园的规划蓝图,大江镇人大用实干担当书写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注脚。

    近年来,大江镇人大围绕职能,在建议意见办理和民生实事项目督办方面积极作为,以“节点发力、大项目拉动”为理念,以“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为契机,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在工作机制上,大江镇人大组建民生实事项目监督组,纵向贯通县、镇、园区,横向联动部门单位,形成齐抓共管格局。同时,采用“线上调度+线下督办”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工作。对于建议项目,要求符合大江镇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关联度大、关注度高、覆盖面和受益面广的特点,聚焦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让群众切实受益。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李嘉敏 通讯员 大江宣

    创新机制

    构建全周期管理闭环

    日前,在大江镇马山脚边坡崩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现场,大江镇副镇长陈光宝指着坡面密布的锚索向人大代表介绍道:“这个投资849.23万元的工程采用格构梁加固技术,整治面积相当于23个篮球场。”目前,主体工程已全部完成,并种植1万多平方米绿植,预计7月底全部完工,地质灾害隐患将全面消除。

    在大江镇,人大代表们以“节点发力、大项目拉动”的破局思维,将一张张民生实事项目清单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图景。民生实事项目的“破题之旅”,始于机制创新——大江镇人大探索构建覆盖民生实事项目全周期的管理闭环,让群众期盼从纸面跃入现实。

    在今年召开的大江镇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上,63名人大代表从3个候选项目中差额选出2个民生实事项目,总投资约2676万元,票决投出了群众的殷切期盼。

    “票决不是终点,而是履职的新起点。”翻开大江镇人大厚厚的督办档案,3次现场调研、3份整改意见、4次沟通座谈,记录着民生实事项目落地的每一个脚印。从“问题清单”到“履职清单”再到“幸福账单”,大江镇形成“群众点单、代表选单、政府领单、人大验单”的闭环模式。

    “过去民生实事项目推进常遇‘中梗阻’,现在通过民生实事项目监督‘三问一评’机制,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时间表和责任人。”大江镇人大主席马保祥说道。

    这一“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的工作体系,纵向打通县、镇、园区相关责任单位,横向联合规划、经济等部门,形成“线上实时调度+线下现场督办”的双轨机制。

    “民生实事项目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大江镇人大代表、大巷村党支部书记林晓华的履职感悟,道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精髓,要把民主触角延伸到群众“家门口”。林晓华表示,通过更为民主的方式,让民生实事项目从确定、落实到最终“开花结果”的过程更接地气,不再由政府唱“独角戏”。群众呼声是民生实事项目的“第一信号”,大江镇人大近年来探索“下沉式”人大代表联系选民机制,组织人大代表主动亮身份入户走访群众,广泛收集民意,让民生实事项目更贴近群众需求。

    “督办马山脚边坡崩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时,村民们反映,雨水多次把山上的黄泥冲下来,给周边村民的出行带来不便和安全隐患,影响村民出行安全。我们联系政府部门、施工方、村民代表协调沟通,对部分山体进行排险,对黄泥进行清障处理,修建排水渠,并向村民解释工程实施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让村民更加配合施工,争取加快施工进度。”林晓华表示,人大代表主动介入成为破局关键,施工方根据村民建议调整施工时段并增设临时便道,推动工程建设提速20%以上。“群众不是不支持工作,关键是要让‘大道理’变成‘身边事’,把‘单向说教’变成‘双向对话’。”她说。

    在铁滘榕树公园改造过程中,人大代表入户走访收集群众意见建议,推动将一片荒地改造成集休闲、议事于一体的民主公园,让群众需求直接转化为项目蓝图。这种转变,得益于大江镇人大探索的“下沉式”人大代表联系选民机制,人大代表主动亮身份、进网格,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找得到人、说得上话、办得成事”。如今,改造后的榕树公园,绿意盎然的景象见证民主与民生的同频共振。

    项目攻坚

    以大工程撬动镇域经济发展

    在国道G240线明珠路口,崭新的沥青路面向前方延伸,沿线绿树成荫、智慧路灯挺立,昔日坑洼的旧貌已蝶变为展现大江新颜的景观长廊。这是大江镇人大以大项目撬动镇域经济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

    大江镇人大深入贯彻落实全省、江门市、台山市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紧扣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目标,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来自基层、密切联系企业的优势,搭建政企民互动的“连心桥”。

    在大江镇人大“线上调度+线下督办”的“双轮驱动”下,一批牵动全局的大项目按下“快进键”。其中,总投资1826.84万元的国道G240线廊道整治工程,对3.8公里路段实施风貌带升级。“这段路将成为潭江畔的生态客厅。”该工程相关负责人展开设计图,彩色慢行系统、文化景观节点跃然纸上,该工程计划11月竣工,届时,大江镇的门户形象将焕然一新。

    在来安村,总投资41.37万元的县道X807线改造工程已提前交卷——2公里路段完成铺设沥青,坑洼路面变身平坦大道,不仅解决沿线村民的出行难题,更成为激活乡村发展的“金钥匙”,打通乡村产业振兴的“毛细血管”。据悉,县道X807线串联起沿线田园风光与旅游资源,推动农旅深度融合,特色农业产业依托交通优势加速发展,将实现“因路而兴”。

    大江镇人大坚持实施“三问一评”,将民生实事项目分解为可量化、可追溯的“任务清单”。在国道G240线廊道整治工程现场,人大代表每月督办进度,聚焦“时间节点、问题堵点、改进重点”等关键,助推民生实事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在县道X807线改造工程现场,人大代表推动建立“政府+村集体+企业”共管机制,确保工程质量与民意同向而行。近三年来,大江镇人大督办的6个重点项目全部完成,项目验收群众满意率达98.6%。

    从国道廊道到乡村小径,从景观提升到产业配套,大江镇人大以大项目为支点,撬动镇域经济发展全面跃升。

    人大代表通过人大代表联络站、民生实事项目票决、人大代表议事会等平台,聚焦新型工业化、现代服务业、绿美生态建设等五大领域精准建言——助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护航绿美大江生态建设,让绿色成为发展底色;直击群众“急难愁盼”,将民生诉求转化为“实事清单”;化解基层矛盾,以法治思维破解发展梗阻;建言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注入人大智慧。

    实干作答

    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

    在大江镇来安村委会新江村,曾经杂草丛生的荒地即将变身为标准篮球场。“还有一个月就完工了,工程建成后既能打比赛,又能办晚会,农机下田也方便了!”村民谭波说。据了解,来安村委会新江村这一环境整治工程包含5个量身定制的下田坡道,将让80公顷(1200亩农田)直接受益。该工程从图纸设计到竣工验收,人大代表将全程参与,坡道角度、路面硬度都经过反复论证。

    榕通“容”,有“包容”之意,用“议”的方式,“调”和大家思想,达到事事“顺”的目的。大江镇人大自2019年推广人大代表议事会机制以来,探索“榕树头+”,通过“榕树头议事”“榕树头接访”“榕树头讲堂”等形式,累计开展议事活动6次、“人大代表小讲堂”4次、普法宣传10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32件,村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群众参与度显著增强,实实在在解决了群众的“急难愁盼”,更深入推进基层治理工作。

    大江镇辖区榕树众多,村民经常在榕树下唠家常。大江镇人大代表伍如满在铁滘村委会滘口村走访时,收集到群众有议事空间的需求,于是提交村口荒地改造建议,推动打造榕树公园。“榕树下不仅好乘凉,还可以好商量,我们要让榕树公园成为民主协商的新阵地。”伍如满表示,未来将召开榕树下的人大代表议事会,让村民在熟悉的场景下畅所欲言。

    铁滘榕树公园的诞生,是大江镇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注脚。这块毗邻潭江的空地,曾因村级资金问题荒废多年。人大代表深入调研发现,周边5条自然村3000余名村民、众多企业员工和往来游客急需一处公共活动空间。在人大代表的推动下,榕树公园已具雏形,亲水平台倒映着晚霞,三棵巨大的榕树围拢成一圈,成为聚民智、解民忧的天然议事厅,树荫下将设置人大代表接访固定席位。

    暮色四合,大江镇江安街的路灯次第亮起。78岁的村民伍伯高兴地说:“回家的路亮了,心里也亮堂了!”这个投资41.37万元的“亮灯工程”,不仅让22盏高杆路灯照亮归途,更将2公里破损路面翻新成沥青大道,在56米鱼塘边筑起守护生命的护栏。

    从城市街巷到乡村阡陌,大江镇人大代表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书写答卷。发生在农村大地上的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正汇聚成民生获得感的暖流。

    履职尽责

    推动优质项目加速落地建设

    日前,在总投资3亿元的台山长江塑料制品项目施工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这个规划年产5.85万吨植物纤维餐具的绿色工厂,预计2027年投产后将成为大江镇循环经济的新标杆。“实践证明,我们落户大江镇的选择是正确的,大江镇实打实地支持企业发展,从项目签约那天起,就有专人对接我们的需求,让我们没有后顾之忧。”台山长江塑料制品有限公司财务总监龙恒说。

    其中,针对企业物流痛点,大江镇人大将国道G240线廊道整治纳入重点督办项目,推动道路风貌带升级与排水系统优化。龙恒说:“道路改造后,大大提高了货车通行效率,出行更快捷、安全,获得货车司机的一致好评。”更令企业惊喜的是,人大代表在督办中发现厂区周边缺乏公交车停靠点,随即推动相关部门增设站点,解决员工通勤难题。

    人大代表推动构建“民生实事+产业项目”双督办机制,收集企业诉求。其中,企业反映的强化园区配套设施的建议已被采纳,预计大江镇产业园区开发及公共配套设施工程一期年底将完成。

    为进一步让民主实践落地有声,今年7月,大江镇人大以“集中履职月”为牵引,构建“全年不断线”的民生服务格局——通过“专题辅导+履职交流+现场教学”模式,组织人大代表深入博罗县产业园区参观学习,形成《关于优化江东工业园区配套的建议》等,助推金桥绿色铝合金、长江塑料等新项目落地建设;开展防溺水专项行动,连续三年深耕未成年人保护领域,今年在乐乐幼儿园开设“人大代表小讲堂”,在大江市场开展有奖问答互动活动,在大江镇中心小学门口设置安全知识飞行棋体验区,宣传覆盖超千人次;开展民生实事项目监督年中问进度活动,坚持把推动民生实事项目见实效放在重要位置,立足群众所需所盼,将一件件议题落地为民生实事。“我们要在推动民生实事、重点项目中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让企业投资放心、群众受益舒心、代表履职尽心。”马保祥说。

    随着项目投产进入倒计时,大江镇已着手谋划“以商招商”新路径,计划依托金桥绿色铝合金、长江塑料等优质企业项目的产业链影响力,联动人大代表奋力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取得新突破,助力打造百亿级绿色产业集群。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