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朱磊磊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无数五邑籍华侨华人挺身而出,或捐款捐物,或投身战场,为取得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时过境迁,如今走进中国侨都华侨华人博物馆(以下简称“侨博馆”),我们可以透过文物和史料,了解到五邑籍侨胞为抗战胜利奉献青春与血汗的历史。一份记录历史的资料,一个锈迹斑斑的水杯,一张浸染岁月的旧报纸……每一件展品都是“沉默的证人”,诉说着五邑籍华侨华人在战争中的抉择与行动。
展现文物史料背后的烽火岁月
置身侨博馆,面对3万多件文物和史料,参观者仿佛在翻阅一部看得见的近代史。其中,“铸就丰碑”展示区就通过图文解读、实物展示、场景设计等形式,展现了一段段尘封的抗战历史、热血故事。
“如果国家没有了,哪里还有家。有国才有家。”一件衣服、一个布袋、一张1940年的卖子契约书,讲述着爱国华侨郑潮炯当年支援祖国抗日救亡的旷世义举;陈列在展柜中的一块留有斑驳印记的金属残片,是“飞虎队”队员、江门台山籍华人李庚申用猎刀切下的日军零式战机残骸的机翼残片,勾勒出“飞虎队”中五邑籍侨胞的英勇身影……
抗战期间,五邑籍华侨华人有的参加各类爱国团体,捐款捐物、宣传抗战;有的亲身参与抗战,或是身先士卒在前线作战,或是在大后方运输战略物资。每件展品的背后,都是一段海外华侨华人热血报国的故事,勾勒出五邑籍侨胞的英勇身影,也将他们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期间所作的贡献具象化。
“这些实物资料反映了华侨华人与世界人民同仇敌忾、并肩作战的历史,凸显了华侨华人的爱国情、报国志。”江门市博物馆副馆长张一知表示,在漫长的抗战岁月中,华侨们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自我牺牲精神,投身于这场反侵略战争,付出了自己的热血、青春和生命。图文并茂的展览也给游客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了展览很激动,我们非常有必要缅怀侨胞们的丰功伟绩,尤其是作出重大贡献的侨胞,他们是用生命和鲜血在谱写历史。”游客张世恩感慨道。
融合更多力量共续历史回响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侨博馆还将推出多项主题展览,在侨乡传承抗战记忆。
今年8月15日,侨博馆将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澳门口述历史协会联合举办“勠力同心 共赴国难”澳门同胞抗战展,共同铭记和回顾澳门同胞支援抗战的伟大历史。“展览将展示抗战时期澳门社会生活、澳门社会各界参与抗战等内容。”张一知介绍,该展览还将融入与江门紧密相关的新内容,这部分通过深入挖掘得来的内容都是首次与公众见面。
“江门与澳门在抗战时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少五邑籍人士在澳门生活,他们在抗战中积极投身到保卫祖国、支援抗战的行动中。展览将通过丰富的图片、珍贵的文物以及翔实的史料,生动地展现澳门同胞,尤其是五邑籍同胞在抗战中的英勇表现。”张一知说。
此外,8月期间,侨博馆将推出“文化大营救”专题展。1941年12月,香港沦陷,滞居香港的文化界知名人士、爱国民主人士越过重重封锁、安全撤离香港,完成震惊中外的粤港“文化名人大营救”。该展览将向市民介绍当年从香港撤退的文化界人士经过江门的这一段历史。
“如今,越来越多青春力量加入到传播华侨华人故事的队伍中。”张一知介绍,为了让伟大抗战精神更好地传承下去,侨博馆积极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暑假伊始,“红心向党,瞧见未来”青少年夏令营便已准备就绪。在该夏令营中,青少年们可以通过参观展览、聆听讲解、与专家交流等方式,深入了解每一件展品背后的故事,了解五邑籍华侨华人在抗战中的贡献。夏令营还会鼓励青少年以自己的视角和语言,向更多人讲述五邑籍华侨华人的抗战故事,弘扬抗战精神。
“我们要回顾、珍藏历史,才能更好地缅怀先烈,铭记历史,传承华侨精神,展望美好未来。”张一知说,“我们也希望动员更多年轻力量,将先辈的故事传扬到新一代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