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侨情
上一版3  4下一版  
让伟大抗战精神在侨乡赓续传承
20名选手获得“少年风采奖”
助力蔡李佛拳传承活化
侨乡魅力“圈粉”海外华裔青少年
共叙江门黄氏情谊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7 月 1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亲情中华·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风韵南粤·广东江门营)走进江海
侨乡魅力“圈粉”海外华裔青少年

海外华裔青少年在粤湾云谷智慧产业园了解江海区的创新生态。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陈婵

    通讯员 麦铧泽

    “这礼乐碟仔排骨,我吃了十几碟还不过瘾!”7月7日中午,在江海区一家餐厅,来自圣马丁华侨华人会馆中文学校的聂睿鑫舔着嘴唇说道,他面前的瓷碟已叠成“小山”。这是“亲情中华·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风韵南粤·广东江门营)中生动的一幕。

    此次夏令营由市委统战部指导、五邑大学承办,营员先后前往江门各县(市、区),在侨乡开展文化寻根之旅。在江海,44名海外华裔青少年深入了解了这里的创新发展成果和历史文化沉淀,沉浸式感受中国高质量发展的蓬勃生机。

    感受创新发展活力

    7月7日上午,营员们首先来到粤湾云谷智慧产业园,这里有着众多充满活力的创新型企业和怀揣创业梦想的团队,共同构建起一片生机盎然的创新生态。大家还深入了解这里的八大服务孵化体系与电商“4+1服务生态系统”,以及多个创新项目的成长历程。

    随后,营员们走进珠西先进产业优秀人才创业创新园。作为广东首批粤港澳大湾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和中国(江门)“侨梦苑”华侨华人创新创业集聚区核心基地,该园区以“孵化器+科技金融+创业创新基地”为核心,吸引众多境外创业者纷至沓来,也让前来参观的营员们感受到湾区发展的强劲动能。

    “江海人的平均年龄只有36岁!”参观过程中,营员们还通过解说员的讲解,了解到江海区创新发展活力的来源之一——人口红利。近年来,随着产业的快速发展,江海区人口每年增加约1万人,户籍人口年均增长2.5%,江海区外来人口也在2024年超过本地户籍人口。

    触摸民主法治脉搏

    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江海基层立法联系点,营员们通过“立法直通车”机制,直观触摸民主法治的脉搏。

    作为广东省首个国家级基层立法联系点,江海基层立法联系点自2020年成立以来,已累计完成123项立法意见征集任务,上报3949条意见建议,其中393条被国家立法机关采纳。这种“开门立法”的创新实践,让海外华裔青少年们深刻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涵。

    “在江海,普通民众的声音可以搭乘‘立法直通车’,顺利传达至立法机关。”来自多米尼加的何妙莹指着墙上的立法故事感慨道。

    坚定侨乡后代文化自信

    到了中午,营员们集中品尝了江海区特色美食,大家都对其中的礼乐碟仔排骨赞不绝口。

    这道用本地土猪肋排“即点即蒸”制成的传统美食,让来自美国的Kuang Ansonjoe想起家的味道:“这里的排骨和猪肠特别好吃,我在家里也经常吃这些!”同样来自美国的曾淑敏则对“江海鲜锅”赞不绝口:“家乡的海鲜特别鲜美。”

    除了品尝江海美食,营员们还走进江海区景贤实验学校,深入了解了江门在教育领域的发展成果,设施齐全的图书馆、实验室等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随后,营员们与该校学生开展了一场篮球友谊赛,共同挥洒汗水,在运动中互动交流。

    “这次参观让我收获颇丰,每个地方都带给我独特的体验。回到家后,我一定会把在这里感受到的文化魅力分享给朋友们,让更多人了解我的家乡——这里不仅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更充满着创新活力和发展生机。”来自圣马丁华侨华人会馆中文学校的伍永希表示。

    据悉,此次文化寻根之旅的核心目的在于让海外华裔青少年感受祖(籍)国日新月异的发展,深刻理解“血脉相连”的内涵。无论身处何方,坚实的文化根基与精神后盾始终是这些海外华裔青少年的底气,这份联结将激励一代代侨乡后代坚定文化自信,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与传播者。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