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政务
上一版3  4下一版  
“基层事虽小,件件连民心”
省实江门学校藏着哪些逆袭密码?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篇4  
2025 年 7 月 1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江海区外海街道平安法治办公室主任林文晖:
“基层事虽小,件件连民心”

林文晖组织非正常死亡案件家属与企业调解。
林文晖为来访群众解释相关法律和政策。
林文晖联系信访人,进行政策解释,引导其依法表达诉求。

    在拥有4000多家企业、11万异地务工人员的江海区外海街道,平安法治办主任林文晖面对的是一道棘手的“考题”。然而面对复杂的基层治理挑战,林文晖带领团队交出了一份以“实”字打底的优异答卷。秘诀何在?他常说:“把每件事办实了,群众就会心安,社区就会和睦。”从“1+6+N”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体系的构建,到“粤平安”社会综合治理云平台的智慧赋能,再到平均3天的纠纷化解速度,林文晖用一件件落地生根的实事,在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稳稳托起了这份沉甸甸的安全感。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赵可义

    通讯员 江政法宣

    攥指成拳聚合力   带强队伍啃下“硬骨头”

    “2000多个业主分布在全国各地,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回忆起2019年接手某一问题楼盘时的场景,林文晖至今记忆犹新。这个涉及全国多地业主的“烫手山芋”,是他带队啃下的第一块“硬骨头”。

    当时,林文晖任专班成员并兼任专班办公室成员,负责推进项目破产重整和各类债权人的沟通工作,联系2000多名业主。

    哪些对象是调处重点?如何精准对接业主的需求?林文晖及其同事运用大数据进行分析,通宵达旦根据业主信息绘制出电子热力图,并根据人员集中程度划分风险等级,对比较集中的区域定为高风险区,有针对性地开展释法说理工作。

    “该项目这个地市业主占比近三成,涉及人员多、工作难度大。”他指着热力图表示:“我带队去这里,直至问题解决为止。”

    在外地,林文晖和同事们细致耐心地开展业主劝说工作。开始时,面对业主的不满和怨言,他不回避、不推诿。经过半个月的耐心沟通协调,最终帮助业主争取到了合法权益。部分业主还专程送来表达谢意的锦旗。

    “急难险重的纠纷,亲自干,有担当。更重要的是,他能当好班长,带好队伍。”街道分管领导这样评价他。

    林文晖深知,办好棘手案件,仅靠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一支高素质、能战斗的团队。在他看来,“跟我上”远比“给我上”更有力量。为了让团队拧成一股绳,在上级指导下,他将平安法治办细分为信访诉求、外送服务、重点治理、社会治理、劳动关系、综合保障等部门,每个部门各司其职,又紧密配合。每周雷打不动开两次部长会,梳理重点人群线索、复盘疑难案件。这样的实战分析,让每个部门都清楚“该干什么、怎么干”。

    平安法治办还办起“读书班”,每周安排人领学《长安》杂志上的先进经验,从“枫桥经验”的基层实践到多元解纷的创新做法,逐个案例拆解学习。“不能光靠精英办案,得让每个人都成为行家里手。”在他的带动下,团队成员从“被动接案”变成“主动解题”,2024年全年办结案件平均用时不超过3天,较2023年效率提升近20%。

    机制创新提效能   巧借“云网”破解治理难题

    走进外海街道综治指挥中心,一块3米高的屏幕映入眼帘,全街道856个治安摄像头的视频资源尽收眼底,各类基层治理数据分级分类、一目了然。这是林文晖及其团队灵活运用“1+6+N”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体系的生动实践。在这个体系中,“粤平安”云平台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现了资源整合、数据共享、智慧治理。

    “东南村五金店起火,请求增援!”2023年11月30日,119报警电话划破外海街道的宁静。当时,相关单位组织扑救工作,因起火点在工业园区和住宅区交界处,火势较大,短时间内难以扑灭,遂发出增援信息。

    林文晖接报后,立即通过“粤平安”云平台生成任务单,调度周边村居的专职网格员到场增援,并启用综治中心突发案(事)件快速响应机制,调度综治中心工作人员到场参与疏散和封锁现场。因疏散到位,火情扑救及时,火灾未造成人员伤亡。

    在火灾扑救后,为了尽快协调厂企恢复正常生产、居民恢复正常生活、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事故发生次日,林文晖提出由综治中心牵头,联合法院、法庭和司法所主动前往火灾现场进行走访,联系本次事故的相关单位和业主进行调解。经事故涉及六方参与共同调解,最终六方达成协议,共赔偿388万元。

    这场“速战速决”的背后,是“1+6+N”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在发力。“1”是综治中心统筹,“6”是公检法司、“粤平安”和网格化管理,“N”是群防群治、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让治理像“毛细血管”般渗透到每个角落。

    某某华府小区的居民对此感受最深。在该小区前,曾有一条规划禁停路段,因群众停车难、交警执法难等问题,违停现象屡禁不止,甚至导致交通意外发生。林文晖得知后,立即组织相关部门研讨,明确责任分工,最终由街道向区民政局申请新路名,交警部门加强巡查执法,规建部门新增停车位,彻底解决了这一困扰群众多年的难题。

    从突发火灾的快速处置到小区违停的长效治理,“1+6+N”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在林文晖及其团队的推动下,实现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治理”的转变,让矛盾纠纷在快速响应中得到精准处置,在协同联动中形成长效机制,为外海街道的基层治理注入了强劲动力。

    源头治理固根基

    从“灭火”到“防火”的治理升级

    林文晖始终坚信,基层治理不仅要“治标”,更要“治本”。他将源头治理的理念贯穿于工作的始终,通过复盘案件,查找问题根源,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

    “当时,家属提出赔偿金额较高,企业说没责任,双方僵住了。”平安法治办李文亮回忆起某企业员工猝死案仍印象深刻。

    为打破僵局,林文晖先安抚家属,然后就双方法律关系和家属的权益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告知风险,另一方面对企业方提出从人道主义和社会担当角度出发,应充分考虑家属的感受,适当予以一定的经济补偿。

    经过持续的协调,最终双方消除分歧,成功完成调解。案件结束后,林文晖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对案件进行复盘,发现该企业宿舍管理存在疏漏,员工健康状况堪忧。他立即督促企业加强员工健康管理,定期体检,从源头上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

    在日常工作中,林文晖还注重部门之间的权责明确和协同配合。针对部门之间职责不清、互相推诿的问题,他建立了“边做、边建、边完善”的工作机制。一旦发现隐患或问题,平安法治办会向相关职能部门发出整改建议书;若部门拒不接受,则发出“提醒函”;必要时还会追责约谈部门负责人。街道纪工委也全程介入,监督系统平台运行,防止问题在系统内空转不落实。通过这种源头治理和权责闭环的机制,外海街道有效解决了许多长期困扰基层治理的难题,筑牢了平安稳定的坚实防线。

    从房地产项目的千头万绪,到小区门口的方寸之路,这个80后干部走遍了辖区内的角角落落,带领团队助力守护20多万群众的安宁。正如他常说的:“基层事虽小,件件连民心,把每件事办实了,社区就和睦了,群众日子就安稳了。”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