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端午期间,叠滘龙舟火爆“出圈”,产生了极为可观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近日,笔者围绕叠滘龙舟到佛山叠滘社区调研,发现该社区虽然有近500年的龙舟历史,但直到1988年,才首次尝试以漂移方式竞技,开启叠滘漂移龙舟的历史,目前该项目正在申请省级非遗。总结调研所得,笔者认为叠滘龙舟“出圈”对礼乐龙舟的发展有较大的启示作用,提出四点建议。
其一,找准礼乐龙舟特点。学习叠滘龙舟“出圈”的经验,不是简单复制其做法,必须要找准礼乐龙舟自身的特点,进行错位化宣传。礼乐龙舟最大特点在于比赛距离长,有“龙舟马拉松”之称,我们就应抓住这个特点大做文章。这种马拉松式的比赛在当地称之为“出大标”,1949年前会不定期举办,但2014年后,由于各种原因,礼乐未再举办过“出大标”。笔者调研发现,礼乐当地对举办“出大标”意愿很强烈,相信只要充分利用这种民间力量与传统文化优势,定期举办“出大标”,礼乐龙舟的特点将得以凸显,定能吸引一批观众。
其二,整合礼乐龙舟赛事。笔者调研发现,礼乐龙舟活动不止在端午期间举办,当地全年有不少龙舟赛事。比如,从2023年开始,当地会在农历二月初二举办龙舟比赛;礼乐街道乌纱村2019年开始会在中秋节期间举办4人农艇比赛;等等。如果能够以龙舟协会的力量,把这些赛事串联起来,打造“一年四季永不落幕的龙舟赛事”品牌,就能进一步吸引更多的人来了解礼乐龙舟文化、参与礼乐龙舟活动。
其三,依靠礼乐本土力量。礼乐当地有各种各样与龙舟相关的人才,除了参与比赛的扒丁,调试龙舟的师傅之外,还有系统拍摄礼乐龙舟的摄影师、创作龙舟歌曲的爱好者、制作龙舟模型的师傅、创作龙舟漫画的画家。他们中很多都是礼乐本地人,对礼乐龙舟有深厚的感情。如果能够充分调动这些人的力量,共同为礼乐龙舟的宣传出力,将形成全方位的礼乐龙舟文化宣传矩阵。
其四,为本地经济助力。礼乐本地有不少企业家积极参与龙舟文化建设。比如德昌电机,他们组织了几十名员工到礼联龙舟基地学习扒龙舟,并组织江门厂区与深圳厂区进行了友谊赛。近几年迁到武东村的兰花食品公司,更是把厂区内的空地腾出来,供武东村举办龙舟饭活动。这些例子足见龙舟文化对企业的吸引力。今后,可以鼓励更多企业到龙舟基地训练、团建,提升企业内部的凝聚力;还可以举办“企业杯”龙舟比赛,形成新的礼乐龙舟亮点。除此之外,可以把当地的工农业名品与礼乐龙舟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礼乐龙舟有自身的优势与特点,只要做好保护、挖掘与宣传工作,必定能成为江海区乃至江门市的文化“金名片”。宋旭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