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讯 (文/图 记者/陈素敏 通讯员/台公资办宣) 盛夏骄阳灼灼,台山市档案馆建筑屋顶上,一片深蓝色的“光能矩阵”正悄然形成。记者昨日获悉,作为2025年台山市政府重点工作任务之一,台城街道政府控制建筑屋顶30兆瓦分布式光伏项目(以下简称“光伏项目”)正在高效推进。这里不仅是首批“换装”的政府建筑屋顶,更标志着台山以新能源撬动绿色发展的坚定实践正式落地生根。
为落实“双碳”目标,加力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有效利用闲置屋顶资源,今年,光伏项目将417栋政府控制建筑约18.43万平方米屋顶转化为规模化“绿色电仓”。该项目建成后,预计全周期可输送清洁电能近8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煤2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6.4万吨。通过资源循环利用,盘活政府存量资产屋顶,以阳光“点石成金”,实现国有资产增值与社会减碳的双赢。台山市正借新能源之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绿色动能。
为确保光伏项目顺利落地,台山市高度重视,强化顶层设计。今年年初,《台山市政府控制屋顶光伏项目实施方案》正式出台,为该项目推进提供清晰路径和政策保障。台山市发改局、市住建局、市公资办和台山供电局,以及项目承办主体台山公用事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台山公用集团”)紧密联动,高效协同,通过广泛调研和充分论证,合力破解前期规划中遇到的各类难题,为该项目高效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台山公用集团作为该项目的承办国企,面对屋顶分散、结构复杂、资金需求大等现实挑战,创新采用“F+EPC+O”模式:公开招标引入投资方,合资成立台山市新曜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整合融资、建设、运营全链条能力。该模式突破传统环节割裂、责任分散的痼疾,使该项目在复杂条件下高速运转,并为后续16个乡镇屋顶光伏项目树立可复制标杆。
科技是光伏项目成功运营的关键。在该项目建设过程中,台山公用集团坚持科技引领理念,综合考量建筑屋顶面积、复杂度、光伏组件价格、技术成熟度、抗腐蚀性、建设方式、上网前评价和设备噪声等因素,选用功率大、转换率高、尺寸适中的单晶硅双玻双面半片光伏组件,既减少组件使用量和占地面积,降低对居民的影响,又实现发电量最大化。此外,为提高屋顶资源利用率,该项目因地制宜,定制个性化光伏支架,形成以BIPV阳光棚为主,配重式光伏阵列、光伏车棚、彩钢瓦导轨为辅的分布格局。
截至目前,光伏项目已完成50家公共机构实地踏勘及30处屋面可行性鉴定。台山市档案馆与国粮库区率先施工,其余批次正按计划稳步推进。首批5兆瓦装机容量预计于今年12月底并网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