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教育
上一版3  
百年侨校到处是德育“活教材”
政校企同向发力
人才培养
精准对接产业发展需求
以美育浸润学生心灵
点燃侨乡校园足球热情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篇4  
2025 年 7 月 1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台城南坑小学利用深厚红色文化打造教育特色
百年侨校到处是德育“活教材”

百年老校青砖黛瓦间镌刻着革命先辈的足迹。
学校组织开展德育活动,通过讲述校史中的革命故事,让学生了解那段峥嵘的历史。
“非遗美术剪纸”课将侨乡风情融入传统剪纸艺术。

    7月10日,台城南坑小学开展《传承红色基因 发扬爱国爱乡精神》课堂活动,老师将学校创办人黄嵩龄的家风故事与碉楼的革命往事向学生娓娓道来。学生们时而凝神静听,时而踊跃提问。

    这所百年侨校,以其厚重的校史、红色基因与华侨捐资助学的传统,生动诠释了“家国情怀”。这里,青砖黛瓦间镌刻着革命先辈的足迹,课堂内外传递着“励志博学、爱国爱乡”的薪火,成为新时代家国情怀教育的鲜活样本。

    文/图 黄颖欣

    A 薪火相传

    华侨心系母校

    大力捐资助学

    南坑小学的历史可追溯至1915年。由康有为弟子、维新志士黄嵩龄题名创办的“南州学校”,在战火与变革中几度更名,最终成为如今的南坑小学。漫步在校园中,中西合璧的美祐黄公祠与巍峨挺拔的美祐碉楼相映成趣,现代化的励志楼与古朴的校史馆比邻而立,无声诉说着这段跨越世纪的传奇。

    翻开南坑小学的捐资名录,华侨的名字熠熠生辉。1995年,旅美校友黄绮娜捐资9000美元助力校道硬化建设;2013年,马来西亚拿督黄政諵家族捐建标准化运动场;2023年,由华侨捐建的励志楼拔地而起,解决了学生在校午休的难题。学生黄汇轩兴奋地说:“午休室的床铺软软的,下午上课再也不打瞌睡了!我也变得更加自立了!”

    这种支持不仅体现在硬件升级上,学禄幼儿园的设立让学校成为幼小一体化教育基地,塑胶跑道与多媒体教室的配备更让学生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华侨对母校的爱,从未因距离而消退。无论他们身处何方,心中始终牵挂着这片培育他们的土地。”该校校长郑权誉感慨道。

    B 德育铸魂 课堂内外传递家国情怀

    走进南坑小学的红色课堂,历史的回响与现实的感悟在此交融。《传承红色基因 发扬爱国爱乡精神》课程结束后,学生黄嘉辉在自己的体会中如此写道:“先辈们用生命换来今天的和平,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学校每学期精心组织开展德育活动,通过讲述校史中的革命故事,让学生们深入了解学校作为革命老区的峥嵘历史。“枪眼里的硝烟早已散去,但碉楼每一块砖石都在讲述忠诚与牺牲。”该校教导主任黄艳丽动情地说道。在这里,每一处革命遗址都是教室,每一个英雄故事都是教材,将家国情怀深深镌刻在孩子们的心田。

    学生黄雁婷表示:“通过参观学校及老师讲述的校史、革命故事,还有纪念馆里校友的事迹,了解到校园内藏着许多爱国印记,也懂得了要像先辈那样好好读书、心怀家国、勇担责任,长大后报效祖国,建设家乡。”

    学校还创新德育形式,除了课堂教学,还采取走出去参观、研学,请知名校友、社会人士到校开德育专题讲座等方式,让德育教育更加多元、立体。2022年,南坑小学被列为台山市文物保护单位,红色基因也有了载体。

    C 多元实践

    让励志种子

    根植学生心中

    近日,别开生面的“非遗美术剪纸”课堂活动在南坑小学开展。该校美术教师钟勤英手持纸张和剪刀,为学生展示如何将侨乡风情融入传统剪纸艺术。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指尖翻飞,没过多久,便创作出一幅幅生动的作品。“剪纸不仅是手艺,更是先辈留给我们的文化密码。”钟勤英说道。这个活动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深度融合,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多年来,学校致力打造“励志教育”特色教育和传承南坑革命老区精神,让励志种子根植学生心中。

    励志的种子在体育场上同样绽放光彩。排球是南坑小学传统的体育强项,每天课间,操场上总能看到学生们打排球的身影,清脆的垫球声与悦耳的鸟鸣交织在一起,构成一曲充满活力的校园乐曲。学校的课间活动丰富多彩,除了排球,篮球、跳绳、丢沙包等活动也深受学生喜爱,校园里处处洋溢着蓬勃的朝气与活力。“这些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体质,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该校体育教师陈绍鹏表示。

    学校还设有农家书屋。课余时间,学生们总喜欢来到这里,或安静地坐在书桌前翻阅书籍,或三五成群地交流读书心得。“我最喜欢在这里看历史故事书,还能跟同学分享读后感。”学生黄巧敏说。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