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白云下,农机隆隆作响,大片稻田霎时收割完毕,倾泻而出的稻谷直接装车发货;高速路口的冷库中,一台货柜车装着数十吨的马铃薯发往码头,发往国外赚取外汇……从田间地头到食客餐桌,从生产服务到销售渠道,从农村到农民,恩平市社村联合会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打造一幅共同致富的美丽新蓝图。去年8月,恩平市成功入选广东省供销合作联社“社村”合作试点县,在广东省供销社、江门市供销社的指导下,恩平市社村联合会推动“社村”合作进入飞速发展阶段,打造出一条聚合农业要素、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壮大的发展链,为恩州大地高质量发展激发出新的活力。
文/图 吴健争
示范带动
为农业发展提供新经验
7月17日,在恩平市牛江供销社马龙塘种植示范基地,富硒大米试验田开镰,收割机在田间作业,不一会就完成了大片稻田的收割。丰收的喜悦弥漫在田间地头。
稻穗沉甸甸的,把稻秆都压弯了,金灿灿的稻谷十分饱满。“今年基地稻谷收成不错,早造亩产预计超500公斤。”牛江镇供销社负责人卢艺文说。现场,两台收割机配合作业,转动的金属轮将稻穗割断,顺便完成打谷的环节。满仓的收割机开到路边,通过输送管将“肚子”里的稻谷喷到货车上。
去年,恩平市牛江供销社联合恩平社村公司,利用连片农田打造“稻稻薯”育繁推一体化示范基地,在种植技术、育种技术、品种试验推广、品种提纯复壮等方面开展合作,加快推进供销合作社粮食全程社会化服务提升行动在恩平落地生效。
在“育”上,基地高度重视品种选育工作,与多家农业科研院校和专业机构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让秧苗更好成长。在“繁”上,为了保证优良品种的种子质量和供应数量,基地即将建设标准化良种繁育基地,严格按照良种繁育技术操作规程进行种植繁育。引进“二广香占3号”“19香”等稻种,在产量、品质和抗逆性等方面均表现突出,更适合恩平本地种植。在“推”上,基地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通过举办各类农业技术培训班、现场观摩会、发放技术资料等形式,将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传授给周边农户。
此外,2024年该连片农田轮番种植具有恩平特色的“稻—稻—薯”,以订单模式辐射带动超200公顷标准化种植。去年底种植马铃薯20公顷,其中包含省农科院、华南农业大学的实验品种,均使用膜下滴灌技术示范种植,长势良好,为相关种子和技术推广打下基础。
值得关注的是,这片稻田其中4.67公顷在广东省农科院的指导下开展富硒稻谷培育,富硒稻谷的培育种植有望在恩平得到进一步推广。2019年9月,牛江镇被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富硒农业技术专业委员会授予“富硒小镇”称号。培育富硒大米需要一定的专业性,恩平社村联整合耕地资源,联动科研机构等,通过试验田进行长期的试验耕作,深入打造富硒大米品牌,提升恩平大米的附加值,将富硒品牌转化为经济效益。
基地的发展还带动村集体和农户增收,其中,耕地前期流转工作由牛江镇政府和马龙塘村委会牵头发动,组织村民达成统筹经营、流转、连片开发意向,实现土地经营权预整合和预流转,本次合作直接为村集体支付超27万元的费用。基地还为周边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种植、管理、收获等工作岗位。
“目前,恩平市牛江供销社马龙塘种植示范基地已是省级供销农场,恩平市社村联合会将结合实际,将其打造成具有恩平特色的种植示范基地,争取今年建成带动500户农户的农业标准化种植示范经营综合体。”恩平市社村联合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基地正积极寻找新的合作共建对象,进一步完善农业全产业链,带动更多农户增产增收。
硕果累累
农业发展“活力值”直线上升
2月13日,恩平市2024年“社村”合作试点村分红活动举行,恩平8个村集体共获得了40万元的分红,每个村按得分多少分配金额,不再“吃大锅饭”;今年3-4月,恩平马铃薯丰收,村民在地里、冷库分拣马铃薯,获得劳动报酬……“社村”合作让恩平农业发展的“活力值”直线上升。
恩平市社村联合会、恩平社村公司已建成沙湖、牛江、圣堂3个镇级农产品综合服务站,培育丝苗米、马铃薯和香水柠檬“供销农场”40个,推进“恩平大米”“恩平濑粉”地理标志应用,申报马铃薯地理标志和“湾区认证”,开展农资农技服务覆盖面积1.57万公顷,累积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10万公顷;已完成稻谷订单收购1000多吨、马铃薯订单收购8377吨,加工冷贮销售香水柠檬4000多吨,累计支付农户收购资金2600多万元。
突出利益共享,促进共同富裕。恩平社村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5694万元,2025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5282万元,实现跨越式发展。恩平市供销社5个基层社为农服务年营业收入实现持续增长,从2023年的646.08万元提升至2024年的1251.04万元,2025年1-6月达465.6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4.38%,呈现强劲发展态势。恩平市社村联合会累计带动19个试点村增加收入443.83万元,其中,股权分红收益40万元,资产合作收益316.55万元,全产业链增值收益49.54万元,居间服务收益37.74万元;通过组织劳务就业、订单种植、农产品收购、财政补贴降本增效、经营主体培育与规模化服务等方式,助力农户节本增收3600多万元;带动培育58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含2家省级标杆家庭农场、6家省级标杆合作社)参加“订单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
突出机制创新,推动融合发展。恩平市以开展“社村”合作试点为契机,统筹发改、农业农村、水利、住建等各部门资源,配套推进实施重点项目150个,总投资7.74亿元。其中,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灌区改造等农业基础设施项目72个,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单产提升等项目42个,典型镇项目36个,全面完善供销服务体系,显著提升农业生产能力,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支撑。恩平市社村联合会发挥上联下通枢纽作用,横向协调48家成员单位,纵向对接11个镇(街)和19个试点村,指导成立村集体持股平台及基层供销社持股平台,统筹制定项目计划及年度工作清单,编制水稻、马铃薯“社村”合作产业发展规划及万亩马铃薯全链条提质增效实施方案,出台村集体管理办法及收益分配机制。
“恩平市社村联合会为广大马铃薯种植户提供保底收购价,这让我们没有了后顾之忧,大胆种植马铃薯。我们有信心,恩平的马铃薯种植业将会越做越大。”种植户冯先生兴奋地说。
新鲜血液
积极学习农业新技术
去年,31岁的黄德能成为恩平社村公司的一名员工。曾在广佛等地工作的他最终选择“回巢”,成为家乡的一名新农民,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掌握了不少农业知识。像黄德能这样的新农人,不再“面朝黄土背朝天”,他们积极开展机械化种植、网络化销售,掌握更多先进农业知识技术。
从种植技术到管理方法,黄德能都有所涉及。“一边学习,一边成长。”黄德能说。以育秧为例,以前在大田育秧,可控性差、耗时长。如今,黄德能在育秧棚用专业的育秧土育秧。目前,恩平市社村联合会正大力培养像黄德能这样的新农人,为农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全面提升农耕效率,革新传统农业生产模式。
沙湖镇南塘村创新实施“两预两委托”土地流转模式,为规模化经营创造条件。但此前,耕种这些田地的农户由于租金等各种原因不再耕种。恩平社村公司在保持原租赁费用不变的情况下,承包南塘村约70公顷土地,安排5名员工负责耕作,构建“社村公司+村集体+新农人”三维联动机制,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转型升级,打造示范性供销农场。“基层社提供种子,生产期间的防管收等环节由社村公司负责,通过‘规模化耕作+全程社会化服务’,降低运作成本,打造社村合作新品牌。”恩平市社村联合会负责人梁伟峰表示,这种模式充分调动多方积极性,合力将“蛋糕”做大。
2025年早造水稻种植,南塘村集体获得54.3万元的田租收益和3.26万元的管理收入,带动就业200余人次,实现多方共赢,为“社村”合作助力“三农”工作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
三大创新
推动农业变革式发展
大型冷链确保农产品错峰销售,农服企业为农户生产提供育种、施肥、收割、收购等一体化服务……恩平市农业发展科技含量不断提升,这是“社村”合作带来的显著改变。恩平市社村联合会聚焦主业,通过三大创新,推动农业变革式发展。
创新龙头企业带动模式。恩平市主动融入全省供销社系统“四网一基地一平台”体系,以省级社有龙头企业带动全链条协同,推动“社村”合作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依托恩平社村公司,引进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脱毒种薯,推广先进适用栽培技术,配套提供种子、种薯、肥料、农药集成服务,开展万亩无人机植保服务,打造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实现水稻、马铃薯每亩产量增长率分别为5%和6%,每亩节支增收分别为158元和400元。依托天润粮油集团“统一托管+市场定价”订单驱动机制,水稻种植规模扩大至万亩级,累计订单种植402公顷,已收购820吨。依托天业冷链集团,完善田头收购点直连冷链物流,打造田头预冷、分拣仓储一体化体系,建成日处理马铃薯80吨和香水柠檬50吨的分拣中心,累计分拣马铃薯、香水柠檬1.5万多吨(马铃薯1.1万吨、柠檬4050吨),运输损耗降低15%,供应周期延长30天。依托省农产品公司,打造“粤供优选-恩平马铃薯”区域公用品牌,既对接大型商超、连锁餐饮,又发展电商销售,品牌溢价率达18%,带动农户增收超200万元。同时,恩平同步推进马铃薯地理标志认证,扩大“恩平大米”“恩平濑粉”标志使用范围,开展富硒农产品示范种植和品牌培育,推进供港备案、湾区认证和地理标志申请工作,积极开拓市场。
创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恩平市创新推行“村集体+基层社+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模式,推动实现村集体经济壮大、供销社服务能力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竞争力增强的共赢局面。此外,以村集体为核心纽带,发挥组织动员和资源整合作用,激活基层供销社的服务效能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市场活力。村集体发挥基层治理优势,通过土地集中流转、劳动力整合和数字化管理实现规模效应。如,圣堂镇水塘村组建劳务合作社,精准对接马铃薯分拣用工需求,为村民挣取劳务费91.7万元;试点村利用“补改投”资金1600万元入股社村公司,既保障集体资产增值,又为供销社和龙头企业提供稳定合作基础。基层供销社依托社村公司服务网络,为村集体和新型经营主体提供专业化支持,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落地。基层供销单位整合农资供应、技术培训、冷链物流等综合服务功能,如,沙湖供销社统供配方化肥降低成本,君堂农产品综合服务站以“技术服务换订单”提升效率。
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带动模式。农行恩平支行创新推出“订单授信”模式,突破户籍及房产限制,农户凭社村公司或基层社种植订单即可申贷,无需抵押。同时,针对不同主体开发“强村贷”“丰收贷”等差异化产品,额度100-1000万元,并给予利率优惠,有力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作。今年,恩平市社村联合会已经完成了7宗无需实物抵押的贷款,贷款额度达925万元,惠及7个经营主体。“他们凭借与社村公司签订的合同,获得了金融机构的贷款,可以顺利开展生产经营工作。生产过程中,他们又采用我们提供的全程社会化服务,实现多赢。”恩平市供销社主任梁伟峰说。此外,恩平社村公司与保险公司合作,创新构建“保险+服务”模式,在全省“社村”试点中,率先构建农业保险协保体系,并针对马铃薯产业特色开发“政策性保险+托底收购”风险保障产品组合,将传统自然灾害保障延伸至市场价格波动等市场风险领域,通过“保价格、保收入”双重机制,为农户构筑全链条风险防护网,有效增强农业产业发展韧性。
试点以来,恩平市社村联合会积极联动多方资源,以水稻、马铃薯、香水柠檬等特色产业为核心,创新构建县域主导、镇村联动的“社村”合作模式,通过订单农业、社会化服务、就业带动、保险保障等多重机制,建立紧密利益联结与助农增收长效机制,探索出一条具有恩平特色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