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新课标 新教材 新课堂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良好习惯
小学古诗文情境化教学实践
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实践
情境教学法在阅读课堂的应用探索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7 月 2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实践

    “双减”政策要求教育回归育人本质,通过优化教学模式、减轻课业负担,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留白。沙堆镇中心小学语文科组以“为每一个学生积蓄成长的力量”为办学理念,聚焦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结合“三段五步”课堂教学模式与本土化实践,从现状诊断、策略构建、操作落地三个维度探索路径,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积累知识、涵养精神、提升能力。

    沙堆镇中心小学 蒋瑞华

    小学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 现状

    基于沙堆镇中心小学五、六年级学生的问卷调查,当前,学生存在阅读兴趣与主动性失衡、预习习惯与深度不足等情况,这也反映出,教师教学模式与评价机制有待优化。结合学校办学理念与“双减”政策要求,沙堆镇中心小学语文科组以“轻负担、高质量、重自主”为核心,构建“三维四阶”培养体系。

    “积蓄成长力量”理念下的

    培养策略构建

    (一)以“三段五步”模式夯实课堂主阵地

    语文科组实践“三段五步”教学模式,将阅读能力培养贯穿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

    课前自主预习。设计分层“预习单”,基础层聚焦生字词认读与课文梳理,提高层要求批注疑问与初步感悟,如《故宫博物院》的“预习单”中,基础任务为“绘制游览路线图”,提高任务为“推测建筑的文化内涵”。

    课中深度探究。通过“目标导学—自主学习—展示拓展—归纳总结—分层评价”五步流程,推动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建构”。例如,在《不可思议的金字塔》教学中,以“当导游介绍金字塔”为任务驱动,通过个人研读提取信息、小组讨论整合内容、班级展示互评,实现阅读策略的迁移。

    课后拓展延伸。布置实践性阅读作业,如“为家人讲解课文”“制作阅读手抄报”,将阅读与生活联结。

    (二)以“兴趣激发”打破阅读壁垒

    挖掘语言趣味。编写《课前趣味语文100例》《单元趣味拓展阅读》。如,结合课文《慈母情深》补充“母爱主题谚语故事”,让学生感受语言魅力。

    创设真实情境。在“班级读书节”中设置“图书漂流”“故事创编大赛”,让学生在角色体验中体会阅读的价值。例如,在“童话剧展演”活动中,学生为了给《巨人的花园》设计台词,需反复研读文本,揣摩人物情感,继而深度理解课文内容。

    (三)以“支架搭建”降低自主难度

    工具支架。引入“山形图”梳理故事脉络、“维恩图”对比人物形象、“时间轴”串联事件发展等方式,帮助学生可视化思维过程。

    评价支架。设计“阅读能力星级量规”,从“信息提取”“解释推论”“批判质疑”三个维度制定分级标准,如,“三星级”要求“能结合文本细节推测作者意图”,让学生明确进步方向。

    实践成效

    在学生层面,上学期的数据显示,学生课前预习深度提升,能提出有价值疑问的比例从11%升至45%;课堂主动发言率从32%提高至68%;82%的学生表示“更喜欢通过实践活动完成阅读作业”。

    在教师层面,形成《自主阅读策略手册》,开发“预习单设计模板”“量规评价工具包”,一批老师的精品课程得到广泛认可,参加区级说课、教研活动获得好成绩。

    在学校层面,读书交流会从“偶尔开展”变为“每月一次”,学生人均课外阅读量从每学期8本增至15本,逐步形成“自主、自探、自得”的学风。

    沙堆镇中心小学通过“理念引领—策略落地—评价护航”的闭环实践,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又让阅读成为“积蓄成长力量”的源泉。未来,将继续优化“课内外阅读衔接机制”,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学会“读书”、学会“成长”。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