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对枯燥的文字容易产生厌倦情绪。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形象,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情境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体验,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情境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思考、探索和表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开展阅读课堂教学时,可以通过以下情境教学法,提升教学质量。
新会华侨实验小学 刘永珍
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具有形象、直观、生动等特点,能够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信息表现形式融合在一起,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阅读情境。在小学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料,将阅读内容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教《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小蝌蚪在水中游动的动画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小蝌蚪的可爱模样和活泼动态。然后,再展示小蝌蚪找妈妈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动物的图片,如鲤鱼、乌龟等,并配上相应的文字说明,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了解小蝌蚪与这些动物的外形特征差异。在讲解课文内容时,教师可以播放课文的朗读音频,让学生跟读,感受课文的韵律美和节奏感。通过多媒体的辅助教学,能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角色扮演教学
角色扮演是一种深受学生喜爱的情境教学方法,它能够使学生沉浸式体会故事角色的情感态度与行为方式,加深对文本内容的领会与解读。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具体课文内容,组织学生参与角色扮演,让他们“成为”故事中的不同角色,通过对话、动作、表情等方式,将故事生动展现出来。
例如,在教《坐井观天》这篇寓言故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青蛙和小鸟,可以准备相应的道具,如青蛙的头饰、小鸟的翅膀等。为了让表演生动,学生需要深入理解青蛙和小鸟的性格特点和对话内容,将青蛙的固执和小鸟的见多识广展现出来。表演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青蛙和小鸟的观点,让学生明白“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目光短浅”的道理。通过参与角色扮演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还能加深对寓言故事寓意的理解。
童话故事演绎
故事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和教育性等特点,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小学低年级阅读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故事来导入新课,营造一个趣味情境,为后续的阅读教学做好铺垫。
例如,在教《曹冲称象》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讲述一个蕴含智慧的小故事,如《司马光》,引导学生思考在面对困难时如何运用智慧解决问题。随后,教师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课文《曹冲称象》,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去阅读课文,了解曹冲是如何运用智慧称出大象重量的。通过故事导入,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提高阅读效率。
教学方法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确保情境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掌握阅读技能,培养正确价值观。不能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导致情境与教学目标未能衔接,这样会降低教学效果。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选择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内容方式来创设情境。情境难度应保持适中,既不宜过于简单,让学生觉得没有挑战的价值,也不能过于复杂,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