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雨水稍歇 午间炎热
学子圆梦国防科大
上门办事纾民忧 政务服务有温度
为两地职工创造更多优质服务体验
编织技艺激活发展新动能
绘就村美民富产业兴新画卷
5200份清凉物资送达一线职工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7 月 2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台城街道桂水村推进农文旅商融合发展
绘就村美民富产业兴新画卷

台城街道桂水村打造“环境美、产业兴、乡风淳”的乡村振兴样板,绘就村美民富产业兴的新画卷。

    仲夏时节,台城街道桂水村的百亩荷花尽情盛放。碧叶之间粉荷摇曳生姿,游客穿梭于木质栈道,用手机定格这“接天莲叶无穷碧”的美景。

    近年来,桂水村大力实施“百千万工程”,发挥县城城区带动作用,结合村内资源,深入推进农文旅商融合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打造“环境美、产业兴、乡风淳”的乡村振兴样板,获评全国文明村、广东省“美丽庭院”特色村等多项荣誉,绘就村美民富产业兴的新画卷。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陈素敏 通讯员 台轩

    四季花海织锦绣 农文旅商活水来

    桂水村的振兴密码,藏在四季流转的花事里。该村盘活13.33公顷(200亩)撂荒地,打造“春赏花裳、夏听荷音、秋观稻浪、冬闻桂香”的全季花海景观。

    产业活水随花香涌动。总投资3亿元的“桂水年华”文旅项目在桂水村落地生根,唤醒“沉睡资源”——闲置农房变身侨韵商业街,“台山优品”展销中心里特色农产品琳琅满目,“网红”餐厅飘出地道香气,烤肉俱乐部升腾人间烟火,采摘园里果实盈枝,咖啡营地弥漫闲适氛围。

    依托丰富的侨乡文化资源,桂水村大力发展文旅产业,打造一系列特色文旅品牌。迎春花市、灯光美食嘉年华、荷花嘉年华、草坪音乐会、秋趣捕捉等特色文旅活动相继举办,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观光体验。2024年,该村接待游客量突破50万人次,成功跻身国家3A级旅游景区行列。

    产业链条在沃土中延伸。该村成立强村富民公司,以“村集体+公司+农户”模式,将传统种植业点石成金,百亩荷塘不仅可观可赏,更孕育出莲子濑粉、莲蓉月饼、荷花酥等特色产品。

    侨韵悠悠映初心

    文脉新声润乡风

    桂水村英才辈出,华侨名人众多,形成独特的爱国爱乡精神谱系,村民余新贤四兄弟皆加入飞虎队,投身抗战救国,他们的英勇事迹至今仍被传颂。此外,该村还有新宁铁路创办人之一余灼、台山开放大学(原台山磐石电视大学)创始人李磐石等历史人物。

    如今,该村的龙兴书室、隔凹书室经过匠心修复,蝶变为“桂水文明乡风馆”和广东音乐训练基地;49间侨房经过活化,成为文旅地图上的璀璨珍珠;侨韵老街的石板路上,游客的脚步声与往昔华侨离乡的足音交响共鸣……

    文脉传承更在乡风治理中落地生根。该村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挖侨乡文化资源,形成“以善为先”“以亲为要”“以闯为本”“以美为根”的“侨育乡风”桂水模式。该村积极开展各类精神文明活动,如“破除陈规陋习 推进移风易俗”主题宣讲活动,引导村民树立健康生活方式;常态化举办道德讲堂,邀请身边的道德模范分享感人故事……

    人居蝶变蕴诗意

    科普沃土育新生

    桂水河的清波,倒映着村庄“内外兼修”的蝶变轨迹。沿河两岸景观提升工程舒展画卷,污水处理站、无公害公厕、垃圾分类点提升生活品质;专职保洁与常态化“全民清洁日”行动,让曾经的卫生死角化为花香四溢的“口袋公园”。

    蝶变中的桂水村,更将科普种子撒向未来。科普长廊里,台山特色农产品在光影中讲述自然奥秘;“我在桂水有块田”活动中,城市孩子脚踩泥土感知稼穑艰辛;累计60余场科普活动吸引超3000人次参与,农耕课堂上的欢笑声恰是乡村振兴最动人的和声。

    从百亩荷塘到青年部落,从“赏花经济”到文明乡风,桂水村的蝶变诠释了“百千万工程”的深刻内涵。在这里,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侨乡魅力不只存在于历史记忆,更体现在百姓的幸福生活里。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