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时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成都世运会开幕式举行
我国首次完成载人月球探测任务
揽月月面着陆器着陆起飞综合验证试验
广州白云山体滑坡搜救持续进行
到2027年脑机接口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柬泰就停火细则达成共识
微光志——江门地下中微子实验基地建设纪实(15)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2025 年 8 月 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微光志——江门地下中微子实验基地建设纪实(15)

尹继红 著

    过了年,开始全面开挖地下大厅。这个跨度达50米、高度达70米,被誉为世界上最深、最大的地下洞室,像一枚奖牌、一顶金冠一样闪耀在这些以开山挖洞为业的工人们心中。渐渐地,地下空间开始拓宽了,作业面也增加了,能够同时下到井下施工的人员和设备不断增多。打石山沉寂千万年的地下700米活跃着人类火热的劳动。一群汉子在见不到阳光的地层下闪亮,在不通风的洞穴中追风。地下水从岩壁上向外喷涌,那是山的汁液。汗水从他们的躯体内向外喷涌,那是这群汉子们的汁液。或许他们有的还青春壮年,有的或许做完这一项目就退休了。但是无疑,他们每一个人都将因为自己曾经是这一伟大工程的建设者而欣慰,因为伟大的劳动而骄傲。

    地火燃烧,淬炼成钢。打石山下,有一种精神历经煎熬磨难,深深扎根,穿岩裂石,渐渐发芽。然而,没多久,风雨再次扑来,让王贻芳、曹俊和李小男这些坚韧而智慧的男人都禁不住一声叹息。

    4、风雨逆行

    一场风雨在2019年冬天铺天盖地而来,迅速笼罩了中国、笼罩了世界、笼罩了这个其实很脆弱的星球。它的名字叫新冠疫情。而打石山下的江门中微子实验项目尽管是“国之重器”,尽管世界关注,然而在肆虐的疫情面前,它也不得不停下脚步。这个冬天,所有出入工地的运输、人员来往中断,工程停工,工人就地封闭。

    几年来铆足了劲往前跑,而这一刻却突然一切停滞。紧急的刹车摩擦出撕裂人心的声音,随后是难以诉说的窒息。这个冬天呀,从南到北,每一个角落都是那么的冷。

    远在北京的王贻芳和曹俊在视频电话中听着李小男在打石山下的诉说,互相对望着,眼眶立即就红了。

    李小男又多了个身份:江门中微子实验项目疫情防控责任人。

    他这个防疫责任人最近这段日子老是因为疫情造成的停工问题和王贻芳吵架。王贻芳总希望李小男既要做好疫情防控,又要兼顾工程进度。大涌水带来的工期延误已经让王贻芳心里火急火燎,现在又冒出因疫情停工的事。无疑,工期又要拖,而且还不知道拖到什么时候。又不能来现场看,王贻芳只能和李小男打电话、发视频。那些日子,天天一大堆指令下来,李小男夹在上上下下各种规定要求之中烦不胜烦。两人聊着聊着,就开始出火药味了。有两回,李小男都直接摔了电话。

    当然,全所的人都知道,也就李小男敢跟王所吵架。从大亚湾中微子项目到江门中微子项目,两人就没少吵。前些日子还因为江门中微子职工宿舍的窗户选用什么样的铝框吵了一架:李小男坚持要质量好的,王贻芳坚持要省钱。两人就吵起来了。但是,全所的人也都知道,李主任越是找王所吵架,王所反而越信任他。

    不仅是李小男变得很烦躁又很无奈,还有被困在打石山下的史仁杰、王志刚和他们的工人兄弟们也都变得忧心忡忡。这些远离家乡的男人在这近海的山野里、在这冷清的星空下沉默地数着日子、数着分秒,想着远方、想着亲人。回家、团聚成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实现的奢望。

    这样的日子过了将近两个月,终于等来了复工的消息。到2020年2月29日,大厅开挖工程部分复工。还有一部分工人因为疫情防控仍无法赶回来。即便赶回来的工人也要进行严格的隔离,人手依然很紧张。一些物资、设备也无法到位。整个施工进展极其缓慢。

    然而,能够复工就代表着希望。王贻芳和李小男的心情都好了不少。

    最严密的防控时期虽然过去了,但接下来的两年多时间,疫情形势起起伏伏仍给江门中微子项目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譬如许多实验设备来自多个国家,一些关键部件的合作方无法来到中国安装。为保证研究能够顺利进行,大家开始尝试通过各种现代技术克服困难。比如远程安装:即国外的合作方通过视频对安装进行指导。安装的过程则由在中国的人员执行。这又无疑给中方的工程技术人员增加了巨大工作量。因此,在那段时间,无论是在高能所、大亚湾中微子基地还是打石山下,许多人晚上跟着国外工程技术人员学习,白天就自己摸索安装,日子过得昏天暗地。

    意大利合作方提供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液闪纯化设备和技术,但是Paolo还是希望亲自安装、亲自调试。也许这位执着的科学家认为,只有自己亲身参与到现场工作中才更有意义。2021年3月,他启程从意大利出发,结果花了1个月才到达打石山下的建设现场。因为在这期间他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隔离。最后到达打石山下留给他工作的时间只有半个月。当他历经千辛万苦抵达打石山下的时候,脸上挂满了眼泪。不过Paolo还是觉得很值得。他说,这个项目值得他付出更多。在这半个月时间里,他每天天不亮就下到了地下700米的实验大厅,直到晚上10点多才跟最后一班工人一起返回地面。

    风雨中逆行,只能不停地自己给自己加油!

    尽管疫情猖獗,王贻芳也决定要亲自跑一趟。中微子不会停下飞行的脚步。

    大厅挖好了,接下来的工程是在大厅里建一个大水池。开始,每个工人都在想,这还不是小菜一碟。啥样的水泥池子我们建不出来。偏偏科学家们要用的水泥池子没那么容易建。

    这个水泥池子在江门中微子实验项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它将要容纳3.5万吨的纯净水。这3.5万吨的纯净水将包裹着一个直径41米的不锈钢网壳,不锈钢网壳中间是一个直径35.4米的有机玻璃球。因此,这个水泥池子必须比不锈钢网壳还大。科学家们给它设计的是一个高43米,直径为43.5米的圆柱体的水泥池子——也就是说这是一个比8层楼还高,差不多两个篮球场大的水泥池子。

    那也不是事,再深的水泥池子我们也能砌。紧接着,科学家们给出了第二个要求:这个水池在今后30年内都只能储存纯度高到只含氢氧离子的纯水,不能有一星半点的杂质,不能混进去一滴地下水。也就是说,这个巨大的水泥池子在今后几十年里都不能出现一丝渗漏。这下,工人们傻眼了。大家都明白,这事不仅考察工匠水平,最关键的还考验水泥的质量。王贻芳决定亲自领着人去找水泥。

    要说怕渗漏,凡是建筑工程都怕渗漏。可全中国的水泥工程,最不能发生渗漏的恐怕就是水库大坝了。因此,王贻芳的目光就锁定了葛洲坝工程所用的水泥:“修葛洲坝的水泥总不怕渗漏吧。”

    王贻芳立即和葛洲坝特种水泥有限公司联系。王贻芳将要求细细地说了,将对方也弄懵了。要知道,葛洲坝特种水泥有限公司可是国资委下辖的直属上市公司,是全国最大的特种水泥基地。无论是沙漠里的油井固井,还是大海上的钻井平台,该公司的水泥都是杠杠的品牌。可王贻芳要的水泥,他们还真没有。怎么办?人家还真不愧是有气魄:“王所,您也别去别地找了,我们没有,估计全国都找不到了。我们为江门中微子项目专门开发定制,也算我们为‘国之重器’作贡献。”最后对方选定下属技术力量最强的石门公司专门进行开发定制。

    2020年11月,王贻芳领着高能所的团队赶到了位于美丽的湘北澧水之畔的常德石门县。这是一个风光秀美得让人陶醉的地方。王贻芳一走进石门特种水泥公司,几乎就脱口而出:“这单生意就交给你们了。”因为他万万没想到,地处湘鄂交界崇山峻岭之中的一间水泥厂竟然建设得像一座花园:树木葱茏、鲜花遍地、荷塘里莲叶田田、鱼戏清波。厂房都被生机盎然的景观掩映其中,空气中弥漫着花树枝叶的清新之气,阳光下,整个厂区是那么明亮宜人。王贻芳心里想,一间水泥厂能将厂区环境保持得这么好,看来靠谱。

    接到任务后,石门公司得到集团公司大力支持,立即组织专家对水泥的重要技术指标进行全面优化。经过反复比对、实验,最后终于调制出了全面满足江门中微子实验项目要求的专用水泥:水化热低、干缩率低、长期强度高、具有微膨胀性、抗化学侵蚀、绿色低碳。其中,具有微膨胀性这一条是针对打石山地下的地质状况特别提出的要求。因为打石山地下水涌严重,为了防止地下水渗漏,必须杜绝水泥池出现微裂缝。因此,王贻芳特别重视水泥的“膨胀源指标”。

    2021年4月,葛洲坝特种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的“三峡”牌江门中微子实验项目专用水泥运到了打石山下。江门中微子专用水泥,又一个由江门中微子项目催生的新研发产品,成为“中国造”特种水泥的新标杆。

    本书由花城出版社出版,江门区域实体书销售由江门日报社代理联系人:李女士

    联系电话:13902889271

3上一篇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