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我市公开征集 乡村运营团队
推动岸线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利用
从100多次节点实验到0.008克灰尘控制
本周雷雨增多
市救助管理站多措并举 筑牢流浪人员防蚊屏障
广东创富研发智能制造基地项目在我市动工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8 月 1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科学院高能所正高级工程师、江门中微子实验总工程师马骁妍:
从100多次节点实验到0.008克灰尘控制

马骁妍

    策划:谷江民 谢敏

    统筹:王平强 王鼎强

    撰文:张浩洋

    供图:谭熏清

    江门中微子实验探测器是国际领先的中微子探测器,其设计和建造在国内外均没有先例和经验可以借鉴。作为江门中微子实验总工程师,马骁妍不仅要指导并联合国内科研院校及企业技术力量攻克诸多技术难题,还要全面主持现场安装工作,并对各项技术和工艺进行精准把关。

    近日,本报记者对话中国科学院高能所正高级工程师、江门中微子实验总工程师马骁妍,倾听她在这场科研“长跑”中的奋斗与坚守。

    带领团队攻克多项技术难题

    记者:江门中微子实验探测器的设计和建造难度是前所未有的,国内外没有如此大规模高精度结构的设计先例和经验。您带领团队在这一过程中攻克了哪些技术难题?

    马骁妍:从方案设计开始,经过一步步论证优化,最终从4个方案中选出2个,再经专家评审,最终2选1确定方案,之后才进行工程设计细化。设计过程中,我们联合了国内很多研究所和高校,毕竟项目太大,需要集大家的智慧、众多团队合作完成设计。

    结构上最大的挑战在于,这是一个地下工程,探测器置于液体中,内部是液闪,外部是水,内外液体密度不同,整个运行过程,结构要承受将近3000吨的浮力,这对结构设计提出极高要求。我们不仅要从大的方面考虑整个结构的受力稳定性、安全性,还要考虑运行30年的长久性。整个设计,不能忽视任何细节。例如,有机玻璃球和外面不锈钢网壳连接的节点,该结构包含590根支撑杆,仅连接节点的设计,我们就做了100多次实验。

    生产制造和安装过程也面临诸多挑战。因为结构特殊,建造工期紧,且国际上同类实验存在科学竞争关系,我们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高要求的探测器建造,所以前期要解决很多技术挑战和工艺创新问题。比如,有机玻璃球面板生产,既要控制好精度并保证高透光率,又要突破传统聚合工艺,实现短时间内完成安装。此外,不锈钢网壳现场不允许焊接,有十几万套高强螺栓,要实现不锈钢的摩擦型连接,因为不锈钢表面摩擦系数低,实现摩擦型连接难度很大,这些都需要我们进行技术攻关和突破。

    2万吨化学液体灰尘量不能超过0.008克

    记者:如此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科研、基建、设备制造安装等多个领域。你们如何实现各个环节,特别是像核心探测器安装这样的精密环节,环环相扣、高效协同的?

    马骁妍:这个实验项目规模庞大,仅我们合作组的科研人员就有700余人,涉及不同研究所和高校,合作的厂家人员加起来也有上千人。在探测器安装过程中,很多团队交叉作业、同时工作。

    项目没有总承包,由我们自己负责总协调,要把控好安装质量、进度以及设备、设施的使用分配等方面,管理起来非常复杂。好在我们有一个优秀的团队,大家每天会开现场安装协调会,在会上集中讨论问题,总结当天的工作,安排好第二天的工作。

    记者:江门中微子实验装置安装是一个精细活,如光电倍增管防护罩之间只能有3毫米的间距、有机玻璃球2万吨化学液体里的灰尘量不能超过0.008克等等,您是如何做到对各项技术和工艺严格把关的?

    马骁妍:每一个细节都决定成败,想要获得好的最终结果,过程控制非常关键。

    我们有专人负责本底控制,先根据物理要求提出本底控制指标,然后根据指标对各个系统提出详细具体要求。有了要求后,关键在于执行。首先对工人进行培训,告诉他们怎么做,每一部分要达到什么要求,让他们去实施;之后,我们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执行没有问题。不过很多时候工人不太理解这些非常规要求,会觉得难以接受,需要我们反复沟通解释。

    记者:实验装置安装过程中,您经常要在几十米高的架子上爬上爬下指导和检查工作,忙起来连饭都顾不上吃,被同事们称为“女汉子”。如今,江门中微子实验即将取数,回首整个安装过程,您有哪些难忘的瞬间?

    马骁妍:其实,跟我一样在现场爬上爬下的女同志不少,大家来到现场,基本上就忘记性别了,不会因为自己是女同志就要求被照顾或者不能干某些活,大家都很投入地工作。

    让我难忘的瞬间有很多,比如设备启动,水从水池里突然涌上来那一瞬间,我情绪有点绷不住,眼泪也涌了出来,多年积攒的情绪在那一瞬间释放了出来。

    江门中微子实验这样的大科学装置项目,一般一个项目会干很多年,干完一个项目,大家都会有很深的感情。我们很多参与江门中微子实验的人都是在大亚湾中微子实验项目上成长起来的。听说要建设江门中微子实验室,大家没有犹豫,都义无反顾地加入这个大家庭。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