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媒体+”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超80场活动邀您共赴书香之约
翻开江门这本“书”,页页皆书香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篇4  
2025 年 8 月 1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江门市“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25—2027年)》公布
“媒体+”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江门日报记者 张浩洋

    8月13日,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委宣传部联合印发《江门市“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并召开新闻发布会。《方案》以“三步走”战略为脉络,通过七大板块协同发力,构建全链条赋能体系,旨在打通城乡要素流动的“任督二脉”,让江门优质农产品从田间地头走向大湾区乃至全球的“餐桌”。

    这既是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百千万工程”要求,创新推动农业增效、农村增活、农民增收的关键举措,也是推动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主动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的积极实践。

    《方案》明确指出,2025年底前为重点突破阶段,将以国家级、省级展会为舞台,通过媒体矩阵集中宣传推广,显著提升品牌知名度,初步构建起产销对接的顺畅渠道;2026年进入深化拓展阶段,重点培育3—5个全国知名农业品牌,使特色优势农业品牌知名度得到质的提升;至2027年全面提升阶段,实现农产品线上线下消费双旺,农文旅深度融合,品牌助农增收渠道全面拓宽,“媒体+”赋能成效全面凸显。

    七大板块协同

    构建全链条赋能体系

    “百千万工程”实施过程中,乡村与城市从来都不是割裂的,搭建沟通桥梁,将农村变为“聚宝盆”,是城乡融合发展蓝图的重中之重。媒体,则可以成为其中的桥梁和窗口。

    《方案》提出“媒体+”七大板块协同模式,涵盖17项工作任务,29个“媒体+”链接节点,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全链条赋能体系。

    具体而言,围绕“媒体+市场”板块,我市将全面畅通产销渠道,推动“江门优品”“供销优品”“江门惠采”“JMTV优选”等电商资源强强联合,通过媒体宣传推广平台,打造永不落幕的线上“农博会”“农产品推介会”。持续组织“助力百千万·网推家乡美”系列直播带货活动,采用“宣传推介+直播带货”双直播间模式,举办不少于100场直播活动,全方位展示江门特色农产品。

    “媒体+文化”是深挖品牌内涵的有力手段,接下来,我市将深入挖掘农产品背后的文化故事。拍摄《侨乡味道》系列纪录片,创作农产品文化短视频。在新会柑、荔枝等农产品收获季,举办“沉浸式采摘节”,通过VR全景直播技术,让消费者远程体验农耕乐趣。开发以陈皮、茶叶为原型的文创产品,实现“文化传播+产品销售”的双向赋能。

    围绕“媒体+生活”板块,我市将不断创新消费场景,在市县两级主流媒体客户端开设“农产品生活指南”专栏,推出“名厨教做家常菜”等系列内容。开展“农产品进万家”活动,组织社区团购和线下体验。创新推出“农产品盲盒”和“认养农业”模式,消费者可通过直播实时查看认养作物的生长情况,增强消费体验。

    兴特色产业,强县域经济。在“媒体+产业”板块,我市将重点围绕陈皮、大米、鳗鱼、马冈鹅、茶叶、禽蛋等六大特色产业,打造全产业链。聚焦国家级产业集群建设情况,通过打造现象级产业品牌和消费引导,实现六大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突破900亿元。

    在“媒体+品牌”板块,我市将构建品牌传播新范式,进一步提升市场价值,为重点农产品量身定制品牌故事。打造诸如“一片陈皮的品质密码”等系列内容,全链条展示品牌价值。加强对参加国家级、省级农业展会活动的江门绿色优质农产品的跟踪宣传报道,提升企业及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美誉度。

    围绕“媒体+科技”板块,我市将重点宣传推广恩平市AI农业产业大数据平台,通过智能监测站采集土壤、虫情等信息,实现“精准农业”。开展“智慧农业特训营”,全面提升农民的数字化能力,助力他们熟练驾驭手机这一“新农具”,成为新时代的数字新农人。

    激活县域人才活力,能有效助推“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在“媒体+智库”板块,我市将建立“媒体助农人才库”,开设直播带货、短视频创作等实操性课程,并通过举办农民手机应用技能竞赛,提升农民数字素养。计划到2027年,培育50名具有影响力的“乡村网红”。

    推进“四大创新”

    进一步助力“百千万工程”

    江门是全省农业大市,是粤港澳大湾区的“米袋子”“菜篮子”“海鲜铺子”,农产品种类多、品牌多。近年来,我市出台实施农业品牌培育政策,市县联动激励引导农产品生产主体积极培育品牌,目前全市培育绿色食品33个、有机产品63个、地理标志登记农产品16个、“粤字号”农产品113个,并以此为基础打造了以“江门优品”为“领头羊”的市县镇三级品牌矩阵。

    《方案》通过推进“四大创新”,进一步助力“百千万工程”。其中,我市将以文化赋能打造新IP。通过系统挖掘侨乡文化资源,将农产品与文化创意深度融合。如以陈皮文化为主题,开发“陈皮故事”系列盲盒;依托华侨文化背景,创作农产品主题IP,实现文化价值向市场价值的转化。

    数字技术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驱动力,正深度重构服务消费的形态、内容与模式,成为驱动场景变革、优化供需匹配、激发消费潜能的关键引擎。当前,我国服务消费已进入提质扩容的新阶段。《方案》指出,我市将以数字技术驱动新场景,依托全产业链大数据平台获取生产、流通、消费等大数据,引导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学习运用AI分析工具,精准捕捉市场需求变化,适时引导调整种养结构与营销策略,产销对接效率预计可提升50%以上。

    跨界融合往往能创造出新的价值。《方案》指出,我市将推动农产品品牌与本地文旅、工业品牌的跨界合作。联合本地知名旅游景区推出“江门优品+文旅套票”,通过媒体宣传形成“游美景、品美食”的消费闭环;与工业品牌联名推出限量版农产品礼盒,借助双方品牌影响力实现双赢,并通过媒体矩阵进行全网造势,形成产业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要引好人才,更要育好人才。《方案》指出,围绕人才培育,我市将构建三级培训体系——针对村干部的“领头雁培训”、针对新型经营主体的“精英班”、针对普通农户的“普惠课”,通过差异化培训全面提升农村人才素质。

    从品牌塑造到数字赋能,从文化挖掘到自媒体联动,江门正以“媒体+”为画笔,勾勒出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图景。《方案》实施后,预计将显著提升江门农产品品牌知名度,畅通城乡要素流动,让大湾区的“米袋子”“菜篮子”“海鲜铺子”更加丰盛,让“侨乡味道”飘香四海。

    □相关链接

    从三个关键维度发力 将自媒体流量转化为发展动能

    在当今信息传播格局中,自媒体已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和巨大的流量价值。为充分发挥自媒体优势,助力“百千万工程”,我市将从协同运用、鼓励引导、赋能培养三个关键维度精准发力。

    纳入“媒体+”矩阵,搭建合作平台是第一步。在精心设计的重点活动中,如“助力百千万·网推家乡美”直播带货活动、“看见百千万 寻美新侨都”全民创作大赛等,我市将积极邀请本地有影响力的自媒体达人、乡村网红加入,协同各方影响力和粉丝基础组成“直播带货天团”。同时,借助主流媒体平台和官方活动的资源优势,为优质自媒体提供权威信息、丰富的文化素材以及特色产品资源等。

    加强主题引领,推动内容共创是关键环节。我市将鼓励自媒体积极参与制作“农产品溯源直播”“农户厨房直播”“认养者故事”等趣味性、互动性强的内容,引导自媒体围绕江门农产品背后的深厚文化、乡村新貌以及农文旅体验等主题进行创作分享,形成全民参与的农业文化传播热潮,让更多人了解江门的乡村特色与魅力,为乡村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系统赋能培养,壮大本土力量是长远之计。《方案》中的“媒体+智库”板块明确提出,聚焦市场分析、品牌打造、直播带货、短视频创作等核心技能,依托“敬业江门”普惠性技能培训品牌,开设实操性强的培训班。我市将重点面向有潜力的本地自媒体创作者、新农人等群体,开设专业导师授课班等。计划到2027年培训不少于1500人次,培育更多懂产品、会营销、有流量的“本土乡村网红”,为“百千万工程”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此外,我市还将探索建立激励机制,对积极参与“百千万工程”宣传推广的自媒体给予流量扶持、优先合作等优惠政策。通过形成示范效应,共同构建充满活力的正能量“宣传矩阵”,将自媒体的巨大流量有效转化为推动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发展动能。(张浩洋)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