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解锁暑期“行走的课堂”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2025 年 8 月 1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探索新会研学宝藏地
解锁暑期“行走的课堂”

新会梁启超故居纪念馆
新会泓达堂陈皮庄园
无限极新会生产基地
睦洲镇石板沙村
小鸟天堂

    暑期正值亲子出行高峰,来新会研学的亲子家庭、青少年们收获颇丰——他们赤脚踏进西江滩涂,亲手触摸滩涂中的黄沙蚬;在梁启超故居诵读《少年中国说》的铿锵回音中,家国情怀悄然生根;透过无限极工厂的玻璃幕墙,亲眼目睹智能生产链的效率之高……

    近年来,江门市新会区紧扣“百千万工程”,大力推动“文旅+教育”融合创新,将本土生态资源、侨乡文化、特色产业等转化为优质研学场景。依托小鸟天堂、梁启超故居、石板沙岛等生态文化地标,无限极新会生产基地、泓达堂新会陈皮产业小镇等特色厂企或项目,新会区构建起覆盖自然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产业科普的全域研学体系,为青少年解锁“行走的课堂”,让教育跳出书本,在真实场景中生动呈现。

    策划 简家琳 文/图 记者 简家琳 钟珍玲 任晓盈

    新会梁启超故居纪念馆

    启超文化宣传和弘扬的“原点”

    新会梁启超故居纪念馆位于新会区茶坑村,是启超文化宣传和弘扬的“原点”,它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评为广东省首批家教家风实践基地,被定为澳门青年中华文化交流基地。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日前,2025“亲情中华·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近30名海外华裔青少年走进新会,他们的第一站,就来到梁启超故居纪念馆。在参观的过程中,营员们听得很认真,通过一件件珍贵文物和一张张历史照片,深入了解启超先生跌宕起伏的生平事迹,以及他那深沉而炽热的爱国情怀,参观结束后,大家还在茶坑大礼堂前,精神饱满地齐声朗诵梁启超先生《少年中国说》选段。

    据统计,今年7月至今,新会梁启超故居纪念馆接待游客、研学团共5万人次左右,热度可见一斑。

    近年来,新会区加大力度实施梁启超故居及周边环境修缮工程,对故居本体、怡堂书室、回廊盖瓦等进行全面修缮,还对梁启超故居东侧6栋旧建筑物进行修缮改造,对围合的广场进行景观打造,把启超故居打造成求真研学文旅目的地。从2021年开始,新会梁启超故居纪念馆和天津梁启超纪念馆签订梁启超好家风传承城市联盟协议,双方在梁启超好家风挖掘、研究、交流、弘扬等方面开展交流合作,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启超文化。

    “除了做好硬件设施维护,梁启超故居系列主题展陈内容也是不断完善更新的,除了梁启超先生生平事迹、梁氏家族家世、家风家教等固定展览,我们还会推出启超先生教育思想、书信展等特色展览,解说词会不断更新,贴近社会发展脉搏,帮助大家尤其是青少年更好地了解启超文化精神内涵。”新会梁启超故居纪念馆相关负责人邓健冰告诉记者。

    同时,为了增加市民、游客的体验感,新会梁启超故居纪念馆推出系列特色活动。“启超精神·青春践行”志愿者服务活动点燃青春之力,参与者通过培训和实践,激发其潜能与社会责任感;“小小讲解员”活动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出色的学生讲解员,他们的拳拳爱国之心感染力十足;“盲盒寻宝”活动让梁启超故居的每一处景点都变得生动、有趣,也通过“打卡”的方式,引导市民、游客深度游览梁启超故居,了解梁启超先生的故事;“小小见习店长”公益研学活动让孩子通过职业体验的方式,更加深入了解启超文化,提高梁启超先生的著作及相关主题图书的传阅度。

    新会泓达堂陈皮庄园

    “陈皮+龙舟+研学”跨界融合 非遗与产业焕新生

    新会泓达堂陈皮庄园,由新会基达集团投资逾3亿元打造,现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是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单位。园区以“龙的传人・冠军之旅”为乡村旅游品牌核心,融合千年龙舟文化、五邑侨乡文化、广府宗祠文化、千年陈皮文化、百年传承的工匠精神等,构建起集文化体验、休闲旅游、产业融合于一体的综合园区。自2022年起,新会泓达堂陈皮庄园大胆创新,尝试走“陈皮+龙舟+研学”的跨界融合之路,让庄园成为知识的孵化场,成为青少年汲取知识与养分的“快乐基地”。

    在新会泓达堂陈皮庄园,一缕缕陈香与龙舟鼓点交织。

    为优化陈皮产业生态圈,该庄园打造了陈皮文化博览中心、陈皮黄金窖、非遗手作工坊和陈皮直播基地四大体验区域。在陈皮文化博览中心,游客可沉浸式了解陈皮从种植到生产、仓储、文创的全链条发展;在非遗手作工坊,游客可亲手参与新会柑采摘、小青柑制作、陈皮质评等沉浸式体验,直观感受陈皮药食同源的特性;陈皮直播基地则展示了“文化展示+电商直播+线下体验”新零售场景,推动产业与消费无缝对接,为研学团队的学员们提供丰富的体验空间和机会。而200间江景主题客房与可容纳800人的陈皮特色餐厅,让游客在潭江风光中尽享“一皮多吃”的非遗美食盛宴。此外,陈皮黄金窖作为新会陈皮基因库,汇集不同产区与年份的珍贵样本,为高校科研提供丰富资源。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3月,泓达堂与浙大城市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活水教育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未来将聚焦产教融合,共建高端培训基地。

    “陈皮+研学”模式,让陈皮文化可观可感可触。除此之外,新会泓达堂陈皮庄园还将龙舟文化与陈皮文化巧妙编织,打造了龙舟文化核心区,成为研学板块中的一大亮点。

    踏入中华龙舟文化主题馆,游客可欣赏到百年龙舟、龙头、龙桨等逾百件珍藏的龙舟文物,全景感受岭南龙舟千年沧桑;在冠军之路展厅,这里生动记录泓达堂龙舟队从乡间河道到国际赛场的荣耀征程;在数字竞技馆内,AR龙舟竞速以科技激活传统,吸引年轻群体亲身体验“击水三千”的豪情。

    今年3月,值农历二月二“龙抬头”,新会泓达堂陈皮庄园以一场非遗亲子研学之旅再一次让龙舟文化深入人心。多组亲子家庭在庄园内通过参观中华龙舟文化主题馆,体验室内划龙舟数字竞技赛,观看专业选手的龙舟邀请赛,感受中华龙舟文化魅力,在青少年心中种下了非遗传承的种子。

    目前,新会泓达堂陈皮庄园可同时接待2000-3000人团体活动。泓达堂陈皮茶业有限公司创始人廖长亮表示:“未来,庄园将依托地理优势及双非遗内核,持续推动文旅互促、康体结合、三产融合,打造国际休闲康养综合文化园,引领陈皮与龙舟文化的创新发展。”

    无限极新会生产基地

    透明工厂里的中医药文化体验

    无限极新会生产基地,占地面积300亩,先后被评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全国食品科普教育基地”“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新会区儿童友好基地”等。为了增强科普游的趣味性和体验感,基地不断探索开发出大众喜闻乐见、好玩有趣的科普服务特色产品。除香囊制作外,还有养生奶茶DIY、四季养生科普课堂、养生操体验活动、小小工程师产品感官评价体验活动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中医药文化科普体验项目。

    在无限极新会生产基地的口服液智能制造生产线车间走廊上,8岁的小雨踮着脚尖,看着机械臂将一瓶瓶琥珀色口服液精准装箱,转头对妈妈说:“原来机器人这么能干!”

    8月10日上午,近百组亲子家庭手持“科普体验卡”,坐着观光小火车进入无限极新会生产基地。作为江门市“中医药文化服务月”的重头戏,这场公益科普公开日以“可触、可视、可感”的沉浸式设计,揭开了传统养生与现代科技融合的奥秘。

    穿过陈列着刻有“黄帝内经”巨型木雕的养生文化体验中心,亲子家庭来到口服液智能制造生产线车间,透过光洁的玻璃幕墙,目睹了无限极新会生产基地中医药生产的“神经中枢”——在这里,多层次中药口服液智能制造信息化系统正在运作,空瓶清洗、产品灌装等生产工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让人叹为观止。

    据介绍,无限极新会生产基地口服液智能制造生产车间是广东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车间拥有中央控制室、13米长生产全景观模型、智能制造生产车间。

    “智能化生产真的太壮观了,我还了解到了智能制造是如何守护食品安全的。”机器沿着轨道穿梭,运送产品,孩子们一边听讲解员分享无限极“100-1=0”的质量管理理念,一边用目光追逐着生产轨迹,连声发出惊叹。

    研学过程中,最热闹的莫过于“小小药师”香囊制作活动。“薄荷2克、丁香3克、艾草5克……”孩子们闻嗅着各种中药材,学习如何鉴别优劣中草药,并认真细致地调配香囊配方,“戴着自己制作的香囊有种说不出来的成就感。”今年二年级的小李说道。

    “孩子说要把香囊挂在书包上,说比卡通玩具有意义。”参与活动的刘先生感慨。

    除此之外,活动当天,在无限极新会生产基地,记者注意到,其特色茶饮摊位前排起了长队,银耳素燕窝、山药牛乳茶等特色茶饮备受欢迎,还有一些年轻宝妈们举着“增健元气奶茶”打卡,国潮养生正成为新时尚。

    无限极新会生产基地活动推广主任陈凤仪表示,希望通过年轻化、趣味化、生活化、故事化的科普研学活动,让越来越多人了解中医药文化。

    小鸟天堂

    于鹭鸟和鸣中探寻生态教育密码

    小鸟天堂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新会区会城街道天马村,因其“水网环绕、独木成林、万鸟起落”的独特奇观而蜚声中外。据介绍,小鸟天堂国家湿地公园园区面积有270多公顷,湿地公园环境优美,生物多样性丰富,栖息着白鹭、夜鹭、池鹭等上万只鸟类。近年来,小鸟天堂不断焕新升级,精心设计了光影互动天幕、荷花栈道、亲水平台、鹭影桥、叠翠水景、科普长廊等。在这里,最佳观赏路线便是乘船沿水路而行,近距离感受鸟类的生活,领略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

    “观鸟让我学会了安静地聆听自然之声,让我做事更有耐心。”晨间的小鸟天堂国家湿地公园美得令人沉醉,一群白鹭轻轻掠过水面,岸边,来自中山的13岁少年小皓拿着望远镜和写得满满当当的观鸟笔记,在这场自然生态研学中收获颇丰。

    “在河道上乘船游过,能够看到不少鹭鸟在林间跳跃、起飞的身影,可以直观感受到自然的美好。”来自广州的吴先生组织了5个亲子家庭,趁暑假一道前来小鸟天堂开展研学游,“在这里,孩子们可以在舒适的自然环境中放松心情,还能在生态体验馆中学到不少生态知识。”

    据了解,去年,小鸟天堂“上新”了两个生态体验馆,总建筑面积约800平方米。生态馆的设计打破传统的陈列模式,融声、光、电及开放式展出为一体,让游客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其中,生态A馆分为“沧海桑田”“生命之树”“植物世界”三个部分,侧重生态建设和人文故事的展示;生态B馆分为“光影连廊”“致趣休闲”“群鸟天堂”三个部分,通过光影、动画以及互动装置,激发小朋友的学习兴趣。

    今年4月启动的“跟着课本去研学”项目,在这个暑假迎来爆发式增长,据统计,7月以来,小鸟天堂接待游客超2.3万人次。“单单就生态体验馆便吸引了众多社区、院校组织学生前来研学。景区目前有6位讲解员,能够满足游客的日常需求,在馆内,青少年可以沉浸式感受小鸟天堂的生态保护成效,深刻体会生态保护的意义。”江门市新会小鸟天堂旅游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叶昆昂表示。

    睦洲镇石板沙村

    “没有围墙的自然学校”

    石板沙村,位于新会区睦洲镇东面的西江孤岛上,至今保持着摆渡进出的原始交通方式,保留了完整的疍家渔村风貌。近年来,石板沙村凭借着体验式的自然教育研学模式,成为了新会研学游的热门地点。

    “请寻找带刺的植物”“观察台风过后的植物状态”“了解当地特异的植物种类”……暑假期间,广东南方职业学院的大学生团队来到新会区睦洲镇石板沙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暨“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在研学的过程中完成了一个又一个自然探索任务。

    2023年5月,在广东省“百千万工程”的推动下,“石板沙宝藏岛·一所没有围墙的自然学校”项目正式启动。项目将岛上20多亩闲置地和3间旧房屋变废为宝,改造为生态农场和自然教室。废弃农房成为沉浸式课堂,荒芜地块化身“田间实验室”,村道墙绘讲述着疍家故事……整座岛屿如同一本徐徐展开的立体教科书。

    如今,石板沙这所“没有围墙的自然学校”依托宸晞自然研学院,独创了“小岛生活家”系列课程,涵盖“在地文化探索”“科技智慧农耕”“自然美育”等七大主题。自项目开展以来,举办“夏日探蚬家”“种子的力量”等主题活动超150场次,吸引港澳、深圳、东莞、中山及周边地区近2万人次参与。

    “在石板沙,自然资源是最宝贵的财富。”宸晞自然研学院工作人员霍丽华告诉记者,2025年暑假期间,几乎每个周末,都能在岛上看见前来研学的亲子家庭、青少年们穿梭在田间地头的身影,听见他们在完成研学任务时极具感染力的笑声。

    7月27日,来自澳门的十余组亲子家庭到石板沙开展研学活动,通过水稻探秘、荷塘摘叶、小岛路线探秘、湿地生态系统景观制作、荷叶花洒水枪战等活动,澳门同胞与石板沙这片亲切的自然之地亲密接触。

    “石板沙的田园风光自然古朴,让人心情舒畅。”“孩子以前害怕泥土,现在能主动探索自然变化,这种成长千金难换。”“水稻、荷塘、蔗田都是孩子在课本中学过但没有亲身接触过的,这一趟经历让他对自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家长们的话语中尽是对石板沙这所“没有围墙的自然学校”以及自然教育探索课程的夸赞。这场研学活动亦成为连接两地的生态纽带。

    石板沙的自然教育探索带来显著的综合效益。今年,“石板沙宝藏岛·一所没有围墙的自然学校”项目入选全国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示范案例,更令人期待的是,全国首个“儿童友好乡村评估体系”即将推出,由儿童担任测评官参与空间改造,让他们从“学习者”变身为“村落文化共建者”。

    “我们将持续探索研学路径,逐步构建起涵盖自然教育、文化保育、青年创业的复合型发展平台。”宸晞自然研学院创始人黄粤娜表示。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