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什么是基孔肯雅热病毒吗?”“大家了解基孔肯雅热病毒是通过哪些途径传播吗?”“大家知道怎样可以防止被蚊子咬吗?”……8月12日,在端芬镇的公益学堂上,20多张稚气脸庞专注地跟随该镇卫生院医务科主任黄珮珊的示范,将艾叶、薰衣草细细研磨,制作防蚊香囊。一堂融合中医药智慧与防蚊知识的特色课,在孩子们的笑声中落下帷幕。
这样的温馨场景,是该镇深入实施党群服务中心提质行动,以公益学堂为笔,巧筑“全龄幸福圈”的一个生动缩影。如何为群众提供更丰富、更有意义的课程,持续提升文化生活品质?今年以来,该镇依托党群服务中心主阵地,创新构建“日常服务+特色课堂+暑期营地”三维课程体系,精准对接“一老一小”与中青年群体需求。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陈素敏 通讯员 端芬宣
精准发力 课程设置量体裁衣
“废旧电池属于什么垃圾?”“分类后的垃圾去哪儿了?”公益学堂上,选调生吴文通的提问引发孩子们踊跃举手回答。聚焦双职工家庭“看护难”,端芬镇于7月14-25日推出两周公益学堂,为50余名青少年打造“第二课堂”。绘画室内,斑斓色彩描绘孩子们的童真想象;乒乓球台前,孩子们挥拍扣杀,活力四射……安全环保教育、兴趣拓展等模块在公益学堂交织,让孩子们过一个充实快乐的暑假。
端芬镇公益学堂的开设不止于暑假,曲艺社悠扬的丝竹之音、舞蹈队翩跹的身影经常出现在课堂……该镇依托群团力量,常态化开展文体活动,让公益学堂日日有欢笑。由群团骨干担任的“群众教师”,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同好、习得技艺,邻里情谊在共同爱好中升温。
同时,通过入户走访、线上问卷精准“把脉”,端芬镇针对不同群体“缺什么补什么”——为青少年开设科普手工与艺术培训课程、帮助中青年提升职业技能、助力长者乐享数字生活……一堂堂量体裁衣的周末特色课,持续为居民幸福感“充电续航”。
汇聚合力
长效机制保驾护航
公益学堂的活力,离不开健全的长效机制支撑。端芬镇主动挖掘辖区社会资源,广泛动员政治素养过硬、热心公益事业的党员干部、专业教师、群团骨干担任公益学堂教师,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每期特色课堂由经验丰富的“前辈”带领“新入职教师”共同策划,在聚焦群众需求、创新服务形式的过程中,铺就实践成长的“快车道”。
同时,端芬镇巧借外力提升课程含金量——邀请广东筝友乐团团长甄月姿传授古筝雅韵;联动银信博物馆讲解员李丽红讲述侨乡故事;引入优质师资,让居民在“家门口”尽享高水准艺术熏陶。
下一步,端芬镇将持续深耕公益学堂品牌建设,进一步拓展服务内容,推动课程体系更加多元化、服务供给更加精准化,切实助力“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努力将党群服务“中心”建到群众“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