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江门台山广海镇2025年开渔季海鲜旅游文化节热闹开幕。在广海水产交易中心熙攘的人群中,南方电网广东江门台山供电局广海供电所的工作人员穿梭于海鲜摊位间,向摊主讲解安全用电知识,为开渔季的海鲜保鲜、增氧提供用电保障。
这只是电力护航江门向海图强的一个缩影。在江门蜿蜒的海岸线上,从轰鸣的造船厂到繁忙的冷库,再到活力四射的海滨渔港,电力保障的身影无处不在。在广东全力打造“海上新广东”的背景下,江门积极投身“百千万工程”建设浪潮,向深蓝挺进。南方电网广东江门供电局正以日益坚强的电网和创新的服务,为侨乡深耕海洋经济提供坚实保障。
文/图 张浩洋 叶慧雯 郑茵茵 梁嘉淇
助推“江门制造”扬帆起航
海洋,是孕育希望的蓝色“沃土”,更是驱动发展的战略引擎。
银洲湖畔焊花飞溅。近年来,江门市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发展迅猛,2024年增加值增速达59.7%,连续3年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今年1—7月,江门船舶及海工装备用电量增长12.32%,印证了其蓬勃活力。这背后,是江门供电局前置服务、提效办理,全力助推“江门制造”扬帆起航。
8月13日,中交四航局江门航通公司(以下简称“江门航通”)承建的“海陵岛一号”生态化海洋牧场创新园项目在阳江市启动。“海陵岛一号”为大型半潜式桁架养殖平台,全长82米,型宽36米,型深15米,平台高度21.5米,总养殖水体达4.4万立方米,集成了智能投喂、环境监测、病害预警等先进系统,可实现渔业养殖集约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这是继全球首艘自航式水体自然交换型养殖工船“湾区伶仃”号后,江门航通在海洋养殖平台建设领域承建的又一个大项目,彰显了“江门制造”的实力。
当新购入全自动化焊接机器人和激光切割机等大型设备的江门航通亟需增容时,江门新会供电局开启“绿色通道”,创新实施报装、设计、施工“三同步”服务,快速完成400千伏安增容工程。“我们的自动化设备对电能质量要求非常高。这么多年来,供电服务既贴心又暖心!”江门航通保障部工段长林茂儒的感慨,道出了电力保障对高端制造的基石作用。
另一边,在省内最大的民营造船企业——江门市南洋船舶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洋船舶”)的生产车间内,巨大的龙门吊和吊车运转不息,工人正全力投入货船的建造。
放眼望去,分布在厂房屋顶上的15兆瓦光伏板如同一片波光粼粼的“蓝海”。南洋船舶今年新增的6兆瓦分布式光伏项目,在江门供电局全流程专班服务下,仅用25个工作日便成功并网,所产绿电可满足企业24%的用电需求。
在清洁能源加持下,南洋船舶2025年上半年交付新船16艘,完成产值30亿元,全年预计突破60亿元,同比增长超20%,持续领跑全球小灵便型散货船市场。“今年上半年,我们的订单量持续增长,安全可靠的电力就是我们坚强后盾。”南洋船舶设动部动力运行课课长杨民杰说。
守护“蓝色粮仓”生命线
海洋养殖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上游优质饲料的稳定供应。而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电力成为其中的关键纽带。
走进广东福马饲料有限公司,智能化气息扑面而来,全自动智能配料、电脑精准称料、自动封包、机械臂码垛……生产线高效流畅。作为广东最大的单体特种水产饲料企业之一,该企业年产能高达25万吨,厂长畅守凤表示:“生产旺季,我们的全流程智能化生产线,一刻也离不开电。”
电力驱动下的智能生产,彻底改变了传统饲料厂依赖人力的生产模式。“过去靠人工扛包、手动操作,费时费力。现在,智能化生产线不仅每小时能产出8—9吨高品质饲料,更能实现对‘每一粒饲料’的精密控制,保障质量品质的稳定。”畅守凤补充道。针对企业生产的特点,江门台山供电局量身定制用电方案:分两期为企业接入6台1600千伏安变压器,配套专用线路,并持续关注其用电情况,结合生产环节特点提供专业用电指导,优化方案,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冷链则是“蓝色粮仓”的另一条生命线。在广东省农产品加工示范区(江门台山)斗山园区的广东新供销天业冷链物流有限公司内,智能全自动升降叉车在零下18℃的库房中高效作业,仅需一个多小时即可精准完成一车冷冻货物的入库上架。此前,一条长约3.1公里的10千伏农业园专供线路正式投运,为园区冷链企业应对冷藏储存高峰送上“定心丸”。“目前,我们还应用RPA机器人对业扩工单进行信息传递与督办,为产业用电提速。”江门台山供电局市场营销部助理专责庞海涵介绍。
老渔港焕发新活力
渔港,是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枢纽,也是“百千万工程”推动县域振兴、建设和美乡村的重要载体。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近代华人“出洋古道”起点之一,台山广海渔港正依托“百千万工程”焕发新活力。
在今年初开始试运营的广海水产交易中心,是目前广东省内规模最大单体建筑的水产集散交易中心,这里集水产品精深加工、冷藏保鲜、冷链物流与交易于一体,成为江门市海洋牧场渔获物上岸销售的重要支撑平台。“开渔后就是我们最忙碌的时候,对制冷、制氧的需求激增,基本24小时都离不开稳定的电力供应。”商户陈先生道出了关键诉求。为赋能这一重大项目“加速跑”,去年,江门台山供电局通过主动对接政府、联系企业了解用电需求,并多次上门为企业量身定制供电方案,开展业扩配套工程高效满足项目用电需求,有效降低项目成本。
随着黄茅海跨海通道开通,毗邻渔港的鲲鹏村也迎来新机遇。江门供电局乘势而为,结合政府所向和民众所需,对鲲鹏村开展农网改造升级及“三线”整治工作。今年4月,根据村落的自然环境和规划,江门台山供电局为鲲鹏村加装了一台1250千伏安箱变,改造线路、清理老旧线路“蜘蛛网”。如今,昔日小渔村蝶变为热门“打卡地”,与渔港码头、灯塔、水产交易中心、美食街等串联起“游、购、吃、住”全链条的渔文旅融合新图景。
向海图强,未来可期。开渔季的繁忙景象,预示着江门海洋经济更广阔的未来。江门供电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聚焦沿海养殖、加工、冷链、文旅等全链条个性化需求,深化落实“百千万工程”,不断优化服务,以更精准、高效、智能的澎湃电能,为江门深耕海洋牧场、壮大海洋产业注入不竭动力,助力这座滨海之城在高质量发展航道上乘风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