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侨都·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滞销红薯拿到“质量通行证”
严防“纸面服刑” 守住司法公正
“无人机+红外热成像”精准执法
肉禽类价格微幅盘整 蔬菜类价格总体略涨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8 月 2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无人机+红外热成像”精准执法
生态环境部门查处新会一猪油提炼企业

    江门日报讯 (记者/朱磊磊 通讯员/江晓峰) 为进一步创新执法方式,提升执法质效,江门市生态环境局新会分局打造“科技+执法”监管模式,综合运用无人机、红外热成像仪、光离子气体检测仪等科技设备,实现违法行为精准识别与高效打击,推动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迈上新台阶。

    近日,市生态环境局新会分局接到线索,辖区内某猪油提炼企业涉嫌“未验先投”违法生产。经前期了解,该企业长期大门紧闭,生产时间多选在监管薄弱的凌晨时段,且周边环境复杂,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常规执法难以调查取证。

    为确保执法行动精准高效,执法人员首先使用无人机对企业外围及房顶进行全方位巡查,发现该企业排气筒有气态污染物排放的痕迹。确认生产迹象后,执法人员立即兵分两路展开行动,一组继续利用无人机航拍取证,另一组同步进入企业突击检查。

    当执法人员进入生产车间后,发现生产设备已全部关机,生产工人已全部离开,现场取证陷入困境。面对这种情况,执法人员迅速使用红外热成像仪检测,生产设备的最高温度约120℃,证实了企业的生产情况。面对完整确凿的证据链,该企业最终承认了违法事实。经调查,该企业从事的动物油脂提取加工生产项目(使用燃生物质加热炉)在环境保护设施未经验收的情况下擅自投产,目前市生态环境局新会分局已对其违法行为进行立案查处。

    此次行动充分体现了无人机技术、热成像技术在生态环境执法中的显著优势,有效破解了对隐蔽生产的执法取证难题。

    在日常执法巡查中,执法人员采用“无人机+红外热成像”技术对工业园区及企业开展全方位排查。通过热成像实时监测,执法人员可精准识别处于生产状态的企业,有效避免对停产企业的非必要干扰,实现“无事不扰、靶向监管”的精准执法。该技术还能快速定位企业污染源排放口,大幅提升废气、废水排放等环境问题的排查效率,尤其对夜间偷排、隐蔽排放等违法行为的取证具有突破性意义,使环境违法无所遁形。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