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减”政策与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面临挑战与机遇。传统作业模式存在量多质低、形式单一等问题,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优化作业设计,能减轻学生负担,帮助提升学习效果与综合素养。
台山市新宁小学 熊婵
控制课后作业量
“双减”政策要求教师重视作业量控制。小学生身心发展快速,长期做枯燥单一作业会抑制其全面发展。随着年龄增长,学生思维认识、兴趣爱好差异凸显,教师布置作业应加入趣味性、探究类、游戏性、合作性元素。
例如,在学习六年级《竹节人》后布置特色作业,让学生自寻材料制作竹节人,并撰写《竹节人制作指南和玩法说明书》。优秀作业在课堂分享,既能提高学生积极性,又推动学生比学赶超。此类动手实践作业减轻负担,让学生边玩边学,提高综合能力。此外,教师可创新与其他学科结合,转移学生作业关注目标,让学生感受挑战与趣味,集中精力完成作业,从而有效改变学生对作业的看法与态度。
打破传统作业模式
趣味性作业可改变学生对语文作业的看法,提高学习积极性。在设置作业时,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内容、学生知识储备与接受能力,适当加入一些趣味元素。
以《夏天里的成长》为例,课后作业可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观察夏天来临后植物生长状态并记录想法。学生可用照片、视频记录,或在家长帮助下制作精美相册。这样既巩固知识,又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用不同形式感知生命的奇妙。
而拓展型作业是教师依据教材筛选课外资源与作业结合的形式,帮助拓宽学生阅读视野。
单元类拓展作业方面,如学习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家国情怀”主题后,让学生熟读课文,感受中心思想,观看《上甘岭》等电影,分享观后感。角色扮演类拓展作业如学习《将相和》后,学生小组角色扮演,加入理解或人物特征表演,让学生了解历史知识,提升表演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创编、续写教材中的童话故事等。
设计个性化作业
教师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布置阅读作业时,可以根据不同学生进行作业设计,让学生边读边思考。以《精卫填海》教学为例,针对基础薄弱学生,设计“用自己的话说文章主要内容”作业,夯实基础;对于接受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找出文章中难以理解的词语,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含义,还可以让该类学生复述故事,以增加思考的深度。
以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基础类作业包括正确抄写生字、指读生词、划分自然段、概括中心思想等,除全班学生必做外,教师还可以分层布置降低难度。拓展类作业如单元讲叙事写作技巧后,以《照片里的温暖》《一件烦心事》等为题让学生进行写作。开放类的题目,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需求进行写作,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范文参考,还可以选取优秀的文章进行朗读。
在“双减”政策与新课标要求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创新作业设计思维、内容与形式,不断总结和反思,找出学生在完成作业时面对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并不断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推动“双减”政策有效落实,从而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