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讯 (记者/李淑珩) 9月6日,《微光志——解码国之重器江门地下中微子实验》(以下简称《微光志》)新书创作交流会在开平市文化馆举行。活动由开平市委宣传部、开平市文联、开平中微子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作者尹继红回顾了《微光志》的创作历程,并围绕该书的创作历程、科学工程与文学表达的融合等主题与现场的文艺工作者、文化单位代表及读者展开深入交流,让大家深刻感受科研工作者的坚守与文学创作者的匠心。
据悉,《微光志》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门市文联原主席尹继红历时三年创作,作品聚焦位于开平的江门地下中微子实验这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以细腻笔触串联起项目从构想、建设攻关到建成运行的历程,字里行间展现我国科技工作者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让新时代大国工程的磅礴力量跃然纸上。
“《微光志》生动记录了江门中微子实验从构想走向现实的17年风雨历程,作品时间跨度大、涉及人物众多,将科学与人类的关系进行深刻挖掘和展示,为读者打开一扇兼具知识与温度的科学之窗。”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开平中微子研究中心主任李小男为《微光志》的成功出版点赞。
开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余源汉表示,《微光志》是以文学之笔解码“国之重器”的生动实践,是科学与文学的一次深度融合,也是科学传播的重要突破。
近年来,开平市坚持以文艺创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挖掘“侨乡文化”“科学精神”等特色资源,积极发挥文艺作品在凝聚人心、引领风尚、服务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微光志》的出版发行,是开平乃至江门市文艺界的一件盛事,是文艺界自觉服务‘国之大者’的生动实践。”开平市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作品不仅以文学形式生动展现国家重大科技成就,更搭建起科学与公众沟通的桥梁,有力推动“国之重器”故事走近群众、科学精神深入人心,为文艺工作者用文艺方式记录伟大时代、书写人民心声提供优秀范例,为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服务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文化动能。
活动期间,开平市文联还向市档案馆、市博物馆等文化单位和多所中小学校赠送《微光志》,该书将作为重要地方文献和科普读物,为推动科学文化传播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