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带领群众了解“国之重器”
复耕保障“粮袋子” 融合充实“钱袋子”
保护潭江水质
助力绿色水运
捕捉“幽灵粒子”的科研追光者
注意防暑防晒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9 月 1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月山镇聚力探索撂荒地治理新路径
复耕保障“粮袋子” 融合充实“钱袋子”

月山镇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撂荒地复耕新路子。
月山镇的电力有保障,农户规模化种粮的底气更足了。

    曾经荒芜的土地,如今插秧机轰鸣作响。在月山镇,“根植侨乡,心系三农”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场实际行动。

    日前,“我在月山有块田”主题种粮活动迎来一批特殊的“新农民”——上海交通大学开平籍校友代表带着智力资源和深厚乡情返乡种田。他们与专业农业合作社、保险机构、种粮大户、驻村选调生、“三支一扶”人员等共同深耕田地,在这片侨乡土地上探索“高校+政府+合作社+保险机构+农户”的撂荒地治理新路径,形成可复制的撂荒地复耕经验,为开平粮食安全生产提供“月山样板”。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敖转优

    多方合力

    撂荒地重获新生

    近年来,月山镇面临一个典型的农业难题——个别村部分耕地因位置偏远、分散不连片、灌溉条件差、低洼易浸等原因,导致耕种成本高、经济效益低而逐渐撂荒。其中,钱岗村、金居村的复耕片区就是典型代表。金居村曾经有连片的良田,但由于一遇雨天水浸严重,加之劳动力外出务工和种植效益偏低等原因,耕地逐渐杂草丛生。

    “看着田地撂荒,我们心里也难受,但农户自己种确实不划算。”月山镇金居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罗溢宁道出了不少农户的心声。虽然面积不大,但是这些撂荒地如何复耕,直接影响全村乃至区域粮食安全大局。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为此,月山镇在上级农业农村部门的指导下,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撂荒地复耕新路子,2025年“我在月山有块田”主题种粮活动应运而生。这个充满仪式感的名字背后,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资源整合平台。其中,上海交通大学开平籍校友成为首批响应者。“校友们虽然身在各地,但是都心系家乡发展。得知月山镇有撂荒地需要复耕,我们第一时间组织起来,并选择在金居村以购买田间管理服务的形式认种了一块田地。”校友代表侯锐洪表示。据悉,上海交通大学开平籍校友团队与月山镇建立长期帮扶关系,计划后续开展农业科技讲座、精准助农销售农产品等深度合作项目。

    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江门中心支公司则为撂荒地复耕带来系统性支持——向参与复耕的种植大户提供70包耕种化肥、2台柴油抽水机以及解决碎草、翻耕、耙田等农机服务资金支出。“保险机构不仅要为粮食生产提供风险保障,更应该主动参与前置环节,帮助农户降低生产成本。”该公司农险部部长张伟杰表示。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以参与“我在月山有块田”主题种粮活动作为切入点,标志着该公司在江门地区首个撂荒地助农复耕保障粮食安全生产合作项目成功落地。

    “保险公司参与撂荒地复耕,不仅提供物资支持和农机服务,更带来稳定的风险保障,让我们种地更安心。”种植大户麦有胜开心地说。

    江门市德稻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则带来先进的农业生产机械。“我们带来履带式插秧机,这种机械特别适合在泥泞的水田中作业,效率是人工种植的数十倍。”该合作社副理事长王晓庭介绍。

    “‘我在月山有块田’主题种粮活动直接推动金居村和周边村庄约4.67公顷(70亩)撂荒地复耕,预计年增粮食产量35吨。”月山镇党委副书记叶绍聪表示,更重要的是通过活动,让农户掌握机械插秧技术,为后续规模化种植奠定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该镇组织驻村选调生、“三支一扶”人员到育秧基地调研,深入田野锻炼,“零距离”了解农户的生产生活情况,这是强化青年干部干事担当,培养“三农”情怀的有力抓手。

    加强电力保障

    助农机大显身手

    插秧机在田间轰鸣,新装的电表悄然运转,月山镇撂荒地复耕迎来“电动力”。月山供电所以“两天通电”的加速度,为粮食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过去申请农业用电,由于流程较多,因此耗时相对较长。现在供电所主动上门,两天就通上了电,抽水灌溉再也不愁了!”王晓庭望着刚刚插下的秧苗,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据悉,月山镇农业农村办公室主动走访合作社和种植大户,提前了解用电需求,安排专人快速协调有关部门处理用电审批手续。“在供电等部门的大力帮助下,我们开辟了农业用电‘绿色通道’,实行‘一站式’办理。”月山镇农业农村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

    高效通电的背后是月山供电所服务模式的创新,通过精简报装资料、压缩办理环节、并行推进作业,实现农业用电报装的“加速跑”。同时,该所加强对农业线路的巡检维护,确保供电可靠性。“我们将定期对农业线路进行特巡,雷雨天气后还会增加巡视次数,保障农户用电无忧。”月山供电所相关负责人说。

    有了电力保障,扎根月山镇的江门市德稻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农机器械得以大显身手。“电动抽水机、育秧大棚、稻谷烘干设施正常运转,我们发展规模化种粮的底气更足了。”王晓庭说道。

    “开平市委、市政府对粮食安全生产非常重视,不断压实月山镇党委、政府工作责任,带动各有关部门为支持粮食生产高效服务,这是‘马上办’作风的生动体现,为撂荒地复耕提供强而有力的支撑。”叶绍聪介绍,该镇提供“保姆式”服务,专人指导村组两级与种植大户合法签订承包合同,专人跟进负责农用电申请报批,专人联系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提供除草、耙田、插秧等农机服务,全方位做好粮食安全工作。

    这一服务模式大大降低了农户的成本。“以前我们要自己跑手续、找农机,现在政府部门和村委会都帮我们安排好了,我们只要专心种地就行。”麦有胜满意地说。

    农文旅融合

    满足农耕体验需求

    在钱岗村委会中和村的撂荒地,机械插秧观摩与实践活动如火如荼开展。江门市德稻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技术人员详细讲解机械插秧的技术优势、操作步骤和常见问题,并一边演示一边解释:“机械化插秧不是简单地用机械把秧苗插下去,还需要调试机器、设置行距、控制秧苗投放量,每个环节都关系到秧苗成活率。”

    听着讲解,上海交通大学开平籍校友、月山镇驻村选调生、“三支一扶”人员与种植大户纷纷进行实践,开着机械插秧机将秧苗插入泥土中。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能为粮食安全出力,我的心里特别踏实。”月山镇驻村选调生梁子怡表示,通过参与“我在月山有块田”主题种粮活动操作农机器械,体验了农耕乐趣,也让农户看到了现代化农业技术的优势所在。

    当前,月山镇正在积极探索“粮食生产托管+田耕乐趣”的“我在月山有块田”新模式,既保留农业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优势,又满足城市人群体验农耕乐趣的需求。

    “考虑到月山镇毗邻开平城区,交通便利,我们将通过‘我在月山有块田’主题种粮活动,逐步引导城区和圩镇居民以一个或多个家庭联合认种土地,种植粮食作物,由本地专业合作社统一管理,参与者可以带上小孩一起在节假日体验农耕,既传播珍惜粮食、杜绝浪费的理念,又能分享收获的喜悦。”叶绍聪介绍道。这一模式不仅解决分散的小田块因缺乏种植从而撂荒的问题,还为当地农业带来额外的附加值,让种粮不再是单纯的传统农业发展方式,而是一种农文旅体验,一种亲子教育,一种别样的生活方式。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