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办好新时代的思政课意义重大、责任重大,要从教学方向、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着力改革创新,打造让更多学生爱听、能懂、真信、笃行的高质量思政课,为青少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开平市教师发展中心 温光华
以教学方向为基础,提升课程的引领性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认真钻研《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增强课标意识,引领教学方向。聚焦新课标的要求,突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确定教学目标,做好教学设计,努力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体现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和核心内容,自觉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开展教学工作,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引领性。
以教学内容为引擎,提升课程的现代性
一是用好学生读本,丰富教学内容。教师要把党的创新理论、国家政策等内容融入教材,扎实推进新思想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在理论联系实际中引导学生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认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二是挖掘本土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在紧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融入本土的红色故事、侨乡故事、特色风俗、亮点项目等元素,可以让教学内容更加饱满、鲜活、接地气、富有现代感。比如,在讲授四年级上册的《中国有了共产党》时,可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加入周文雍和陈铁军“刑场上的婚礼”以及“南楼七烈士”“谢创——重洋难阻报国心”等本土红色故事,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红色文化,感受家国担当。又如,在讲授六年级上册的《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时,可融入镇濠泥鸡、马冈竹器等内容,加深学生对本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以教学设计为抓手,提升课程的高效性
新课标视角下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取向,是注重已有经验与新知识建立联系,产生价值观点,形成基于知识学习的价值引领的循环系统。
要做好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首先要确定单元核心观点,可以是自上而下,从课程标准中梳理、整合单元核心观点;也可以自下而上,研读教材,对标课程标准梳理、整合单元核心观点。确定单元核心观点后,再制定单元教学目标、重构单元内容逻辑、创设学科实践任务。
以教学方法为驱动,提升课程的趣味性
在教学中,教师要在教学方法上改革创新,探索运用体验式、一体式、项目式等以学生主体发挥为主导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在教学表达上改革创新,尝试将政策理论等转换为接地气的教学语言,拉近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要在教学手段上改革创新,顺应数字化教育趋势,引入新媒体、网络资源等赋能课堂教学,增强课堂实效性;要在教学方式上改革创新,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加课堂吸引力,比如开平出品的《木棉花开》红色剧目等,用艺术的形式浸润学生的心灵;要在课堂教学上改革创新,贯通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打造红色研学线路,依托风采堂、周文雍陈铁军烈士陵园、谢创故居、谭国标烈士故居、南楼纪念公园等教育基地,结合国庆节、烈士纪念日等重要节点,开展沉浸式教学活动,让学生好学、乐学,提升学习效果。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努力培养好新时代的青少年,是教育的神圣使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以久久为功的奋斗姿态,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政课建设,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