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三个人的经历也几乎重合,都是干完北京谱仪和大亚湾中微子接着干江门中微子。他们一起搞纯化设备的研制开发,一起下厂子调试,又一起来江门现场操作……他们都是学高能物理的,但是在中国高能物理研究所,他们都成了化工专家。他们经常拿这个话题自嘲,但是成果搞出来了,心里其实挺美的。
三人在打石山的星光下,喝着啤酒,坐在草地上聊天,聊他们的中年话题。俞伯祥就拿自己的一些同学毕业后的境况发感慨:“我还真的庆幸自己坚持下来了,要是现在每天在机关坐办公室,哪怕当了老师,我也估计干不长久。现在这样,十年八年就干液闪纯化这一件事,反而不觉得枯燥。这几年一半的时间都待在这荒郊野外,还觉得心里挺惬意。”
蔡啸则感慨道:“我是学高能物理的,但在研发纯化设备时,我觉得自己成了‘化工人’。而且,我们干出了全世界化工行业都很难企及的一个新高度——最纯净的液闪。哈哈,我们这也算成功的跨界人吧。”
蔡啸是湖北天门人,话语中还带着些天沔口音。他的工作重点是液闪的存储运输以及在线监督等。因此,他跑得最多的是南京烷基苯厂。为了将2万吨液闪从南京安全地、不受任何污染地运到打石山下,蔡啸早两年基本上都是在厂里待着,参与配方调试、和厂方一起设计、研制新的专用运输罐。
王志民说:“你俩那是装潇洒,我就不信你们不想家。我是恨不得明天就把活干完回家。”
俞伯祥不吭声了,他又想起家里那个喜欢到处闯祸的儿子。昨天晚上,妻子还给他打电话,说是儿子爬上小区的那棵银杏树上荡秋千摔了下来,摔了个鼻青脸肿。妻子在电话里又一个劲抱怨他,老不着家。还威胁他,你要再不管这个家,那就别再回来了。俞伯祥就跟妻子说:“你看看李小男老师,再看看马总工,他们20多年了,有几天能在家?我算好的了。”怼到最后,俞伯祥还是软下来了,又道歉赔罪,又做保证,说是只要有假就回去。
现在回过头来细想想,也不怪老婆埋怨。这10多年,待在家里的时间确实没几天。纯化设备研发生产阶段,基本上都在生产厂家。俞伯祥负责的两套纯化设备一套是在河北生产的,另一套是安徽生产的。俞伯祥常常两家厂轮流跑。先是和工厂的技术人员一起研发、测试,一个数据一个数据确认、一个指标一个指标过关。后来研发完成了,生产的时候也守在车间,一刻也没离开。甚至连工人焊接时使用的焊接头,都需要获得他的确认。那段时间,吃住都在工厂,住的是厂里安排的职工宿舍,吃的是大食堂。时间长了,倒是和很多工人师傅交上了朋友。车间搞活动,也忘不了叫上他。但俞伯祥却总是一逮着空闲时间就赶回北京家里,尽量多陪陪爱人孩子。因为他知道,设备生产出来后,现场的安装调试,自己离开家的时间将更久。
果然,从2019年开始,俞伯祥每年都有好几个月要待在打石山下。他负责的液闪设备是安装在地面的液闪储存车间。安装好之后再和地下的液闪间连接。设备安装完成后,整个液闪纯化系统就要进行联合调试,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时刻在岗。这两年,联合调试一共进行了5次,组长胡涛总是不放心,总能挑出点瑕疵。胡涛都快退休的年纪了,还那么严谨,作为后辈的俞伯祥就更是一丝不敢松懈。只要是设备上的数据有一点异动,都会紧张好一阵子。脑子里全是液闪的事,别的事就常常容易忘记,包括妻子的生日呀、结婚纪念日呀、老岳父的寿辰呀,妻子在北京家里等来等去等不到他的一点表示,就忍不住打电话数落他。俞伯祥又不擅长油嘴滑舌哄妻子开心,这个时候就只有硬着头皮挨批评,老老实实认错。
三个男人聚在一起,就忍不住说说家里的事,说着说着,俞伯祥苦笑了一下:“还是Paolo好,无牵无挂。”
Paolo是液闪组里的意大利人,一个离了婚的中年老外。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全世界到处瞎逛。这两年,他几乎都待在打石山下。
王志民也感叹道:“也是哦,Paolo好像都不用睡觉似的,每天一大早就下了井,天黑了才上来……我发现来到打石山下工作的这些老外,不论是哪个国家的,都还真的很拼。”
蔡啸仰着头,看了一会星星:“浩瀚的宇宙、茫茫的太空、灿烂的星河……看不见的中微子、努力地不断奋斗的人类……我们其实也是渺小的中微子,我们也期待一刹那的光华……”
俞伯祥眯着眼睛,望着远处隐约起伏的山峦,一声苦笑:“憔悴呀——快乐并痛着。”
他们的聊天东扯一句,西扯一句,信马由缰。旷野中的夜空,星星也恣意灿烂。
地下700米深处的“液闪纯化处理间”就是他们的工作地点。这间处理间现在已经被弯弯绕绕的管道和敦敦实实的仪器占领。人在很多地方只能侧着身子行走。他们的工作就是在这些仪器设备前蹲守,不断清洗和冲洗管道及罐子,随时监测设备运行时的数据变化,并及时分析、研判。
王志民每天穿过悠长的、岩壁上还滴答着水珠的隧道,走向他的工作间时,都会有一些恍惚的感觉。从大亚湾中微子开始,他就一直在这样的道路和光线下。有时候他甚至会觉得自己是不是就属于这样的地层下面的人。2004年大亚湾中微子项目刚启动,他就加入到这支队伍中。那时候他还是高能所的在读硕士研究生。一转眼20年过去了,他在中微子的事业中,从读书到工作,从书生意气到中流砥柱,结婚生子、成家立业,追梦成才……他行走的每一步,都在追逐着那“神秘粒子”的身影,直到离它越来越近。无论是在大亚湾项目,还是在江门项目,王志民几乎参与了各个子系统的工作。模拟探测器、光电倍增管、液闪纯化设备等。这种全方位的参与让他兴奋,也让他憔悴。妻子常说他每天都皱着眉头,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但是她知道,丈夫的快乐和自豪是埋在心里的。因为他和伙伴们让中国的中微子研究在短短20年里就赶上了世界先进国家,因为他才四十出头就与大亚湾团队一起摘得了国际物理学界人人惊羡的“基础物理学突破奖”。
王志民和德国人Micheal在同一间工作间。他的主要工作是协助德国人负责OSIRIS探测器的相关研发工作。这个直径为9米的圆柱体里装着550吨纯水。液闪生产出来后会先在这个探测器中进行本底水平测量。王志民和Micheal有一段时间争执得厉害。原因是王志民想赶进度,希望采取一些灵活些的工作措施。但是Micheal却很古板,所有程序都一步不能少,一丝不苟。不过,吵着吵着,两人还是会互相迁就一些。虽然有些磕磕碰碰,但是,活还是干得很漂亮。
高个子的Paolo几乎每天都待在液闪纯化厅。还有一帮德国专家和研究生也在这里工作,他们都是液闪配方调试方面的专家。俞伯祥负责的两套设备安装在地面的纯化厅。但是他要不时和Paolo沟通,因此也老往地下跑。他们聚在一起,就聊液闪的事,聊意大利、德国和中国的事,聊老婆和孩子的事。Paolo已经离了婚,俞伯祥就鼓动他找个中国女人做老婆。Paolo说他喜欢中国美食,要找一个会做饭的中国女人。德国人Micheal说他就喜欢开平的女人,开平的煲仔饭特别好吃。王志民就请这些老外去镇里吃煲仔饭,他们吃得嘴上全是油,眼睛里放光。
单台设备安装、调试、试运行……一切似乎准备就绪。但是,严谨的科学家们还要继续折腾。为了保证万无一失,2023年7月,他们又开始启动设备联合调试以及模拟探测器,然后将20吨纯化达标的液闪材料灌装入其中,再一次进行实验验证。
模拟探测器安装好,开始灌装已经接近过年了。金鸡镇的墟街上,春联和金桔已经上市,红彤彤的煞是好看。打石山下的实验大厅、液闪处理间,依然忙得热火朝天。地下700米的灯每晚都亮到深夜。灌装的日子,他们一刻也不敢离开设备旁。
这天是腊月二十五,王志民从地下回到宿舍已经是晚上10点多了。疲惫不堪的他洗了个澡,整理了一下当天的工作笔记就准备睡觉了。可是这时电话响了,远在北京家中的妻子声音有气无力,她虚弱地告诉他,自己很难受,天旋地转的。王志民知道,妻子明知自己在大山深处,天高地远的,如果不是特别难受、特别无助,她一定不会打这个电话。可此刻的王志民又能怎么样呢?他只得让妻子叫醒已经在熟睡的读初中的儿子,吩咐他打120叫救护车,陪妈妈上医院,先送妈妈做检查,再办住院手续……那一晚上,王志民再也无法睡着了,他在宿舍里、在楼下乱转。满脑子都是儿子推着妻子在医院里忙碌的样子,是妻子苍白的脸上那无助而又怨艾的表情。
本书由花城出版社出版,江门区域实体书销售由江门日报社代理联系人:李女士
联系电话:13902889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