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理论专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从四个层面重塑中小企业发展力
深挖历史富矿,赓续精神血脉
以数字引擎激活江门侨乡文化“富矿”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篇4  
2025 年 9 月 2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四个层面重塑中小企业发展力

    中小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不仅可以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拓展市场渠道,还能进一步推动区域产业链协同升级,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强大支撑。中小企业可以从理念、组织、技术、能力四个层面出发破解困局,重塑中小企业发展力。一是转理念:强调企业决策层思维变革,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二是转组织:强调组织架构再造与文化重塑,从层级管理转向敏捷协同。三是转技术:强调技术赋能业务流程,从信息孤岛转向全链条协同。四是转能力:强调构建新型能力体系,从资源依赖转向内生创新。

    作为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江门已成功培育了现代农业与食品、轻工纺织、先进材料三个千亿产业集群,正加快打造能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三个新的千亿产业集群。特别是“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江门依托县域载体和在产业配套中发挥关键支撑作用的广大中小企业,推动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一批具有县域特色的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加速涌现。

    目前,江门拥有蓬江区摩托车及零配件产业集群、江海区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新会区不锈钢产业集群、台山市金属制品及材料产业集群、台山市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开平市水暖卫浴产业集群、开平市大健康产业集群、鹤山市工程装备产业集群8个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数量居全省第5,广大的中小企业也成为推动江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推动广大中小企业发展成为江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笔者认为,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小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不仅可以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拓展市场渠道,还能进一步推动区域产业链协同升级,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强大支撑。然而,与中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受限于资金、技术、组织规模,其数字化转型往往需要直面更加复杂的挑战,使得多数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不想转、不会转、不敢转等困境,面对这些问题应该从理念、组织、技术、能力四个层面出发破解困局,重塑中小企业发展力。

    一是转理念:强调企业决策层思维变革,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

    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在于思维模式的转变。在传统经验主义下,不少中小企业领导者多依赖“拍脑袋”“凭直觉”的决策方式,这种模式在工业经济时代或许还能应对相对稳定的市场环境,但在技术迭代加速、市场需求瞬息万变的数字时代已难以为继。中小企业决策层应当摒弃传统经验主义,以“两个”转变,推动企业转向数据驱动型:一是理念的转变。决策层应当树立“数据即资产”认知,将数字化纳入战略规划,借助数据分析工具,整合生产、销售、财务等数据流,构建可视化决策系统,让数据成为决策的重要依据。二是角色的转型。决策者要从数字化转型“观望者”转变为“引领者”,主导推动数字技术与业务融合,探索大数据、AI、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在业务场景中的应用,开拓新的发展空间,生产更大的价值。

    二是转组织:强调组织架构再造与文化重塑,从层级管理转向敏捷协同。

    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组织变革与文化重塑。传统层级管理难以适应数字化时代快速变化的需求,需要打破传统层级壁垒,可通过“三步走”实现组织变革,重塑企业文化,构建适配数字时代的组织体系和文化氛围。一是推动组织架构扁平化管理。尽可能减少管理层级,破除“部门墙”,建立由研发、生产、销售部门骨干组成的跨部门数字化项目小组,以快速适应市场新环境。二是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可借助第三方信息互通工具,例如钉钉、企业微信、飞书等协作工具,实现信息实时共享,以便及时收集市场信息,应对市场变化,及时推出符合需求的新产品。三是要建设数字文化。中小企业要营造一种鼓励创新、敢于尝试的数字化文化氛围,使员工能够理解和接受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主动地应用数字化技能,以便协助企业更加有效地推动数字化转型。

    三是转技术:强调技术赋能业务流程,从信息孤岛转向全链条协同。

    技术是数字化转型的底层支撑,也是破解中小企业“不能转”困境的关键突破口。面对资源有限、技术门槛高的现实挑战,中小企业可通过“场景化、轻量化、协同化、云端化”的技术路径,从单点技术应用向全链条协同转型,实现业务流程的数字化重构与效率提升。一方面针对技术路线选型,可以聚焦“小快轻准”(小型化、快速部署、轻量投入、精准解决)的数字化产品应用,例如,使用云化部署是有效降低技术成本,快速获取先进能力的途径。另一方面针对技术应用场景化,可以由易向难的业务痛点切入,逐步扩展数字化范围,例如,先在设计、营销、物流等关键环节数字化,再逐步拓展至生产、质检等环节,最终实现全价值链协同。

    四是转能力:强调构建新型能力体系,从资源依赖转向内生创新。

    数字化转型的成功不仅依赖外部资源的引入,更取决于企业可持续的内生创新能力。尤其是中小企业需突破传统资源依赖模式,通过构建技术、人才、创新三位一体的新型能力体系,实现从被动跟随到主动引领的转型。在技术能力维度,需要建立自身的数字化技术团队,从单一外部采购技术服务到“外部+自主”综合开发能力提升,积极参与行业技术应用开发,降低技术应用门槛,形成可持续的技术竞争力。

    在人才能力维度,改变传统“重引进”“轻培育”的人才模式,加强与高校、职业院校合作,共建“数字工匠”培养项目,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在创新能力维度,以数据为引擎,挖掘用户深层需求,开发个性化、智能化产品,实现以数据驱动的产品与服务不断迭代升级。

    破解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困境,绝非“单兵作战”而是理念、组织、技术、能力的四维协同突破。尤其像江门拥有众多中小型制造业企业的制造业城市,未来将更加需要政府政策的牵引、龙头企业的带动、第三方服务平台的赋能的三方联动,构建“大企业建平台、中小企业用平台”的数字化转型模式,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从“点状突破”向“链群协同”升级,从“工具应用”向“价值创造”深化,真正实现数字化转型与产业升级的良性互动,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黄小根,佛山市委党校)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